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十章“生活用电”第一节“家庭电路”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设计南京市第29中学丁玉祥210029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结构与知识的分析“家庭电路”是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十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介绍了有关“家庭电路”的基本常识以及有关“生活用电”的基础知识。本章节是前面六章电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这些知识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是对学生进行“学生生存”教育的具体体现。在讲授家庭电路的组成、分析家庭电路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安全用电的一些常识时,都要用到前面学到的导体、绝缘体、电路、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等方面的知识。在讲授本节时,既要注意讲得实际有用,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章以前所学的电学基础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知识内容上看,本节介绍了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教材首先运用学生已有的串、并联电路知识,根据家庭电路的特点,指出在家庭电路中,所有的用电器都是并联接入电路,然后给出家庭电路图和各组成部分的实物,介绍了什么是零线火线,使学生认识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再分别介绍电能表、保险丝、插座的作用,连接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但没有涉及这些设备的安装、维修等具体细节。关于电能表只说明了其作用和规格,它的读数方法已在第九章中做了介绍,保险丝与生活用电的联系很密切,对起原理教材做了说明,但没有进一步讲述保险丝的规格和选用方法,这就降低了教材的难度,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至于电路中的电流为什么有时会过大,留待下一节中分析,鉴于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普遍使用,教材还详细的说明了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的作用,以及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为什么要接地,这既符合生活的实际需要,又为后面讲述安全用电知识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2、学生分析:现阶段学生对生活中的电现象并不陌生,已初步具有基本的电路知识,对生活用电有一些朦胧的肤浅的感性认识,同时对一些生活用电方式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看法。但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形象思维较强。学生对自然、社会与技术的关注程度较高,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对未知的知识的进行探究。另外,学生对“生活用电”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与生活基础,有助于学生对家庭电路知识的进一步的学习和化解知识的学习难度,同时,本节涉及的陈述性知识较程序性知识多,因此,对学生的逻辑运算能力要求并不高,这也是有利于学生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一个实际因素,但本节注重对一些电路元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理解,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3、教学重点:①家庭电路的组成与电器的连接方法,②电能表、保险丝插座的作用,连接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4、教学难点:保险丝的原理及作用5、重点难点突破与设计:二、教学目标的设定1、认知目标:①认识家庭电路中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和接线方法,知道家庭电路的电压。②知道电能表、保险丝的作用、原理及安装方法。③知道插座和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④知道测电笔的作用、构造及使用方法。2、能力目标:①通过社会调查、访问、咨询和上网查询资料获取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初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社会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②通过学生自制“家庭电路模拟电路板”的项目设计和电路安装,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分析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设计与动手实践能力。3、思想方法与人文因素:①本课采取“由整体到局部的方式”展开,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访问、咨询和借助网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合作交流,质疑问难,问题解决与成果评价,从而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在活动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与快乐。②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4、学法指导:以“生活用电”为生活背景,采取“电在你家中”主题活动方式,通过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过程与方法。三、本节的创新设计通过本次“家庭电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试图使课题小组的全体同学获取了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