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昌盛的文化板书设计一、宗教1、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原2、道教——东汉年间土生土长二、史学——司马迁与《史记》三、雕塑——秦陵兵马俑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导入: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大一统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科学文化的昌盛,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许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今天我们学习秦汉时期在宗教、史学、雕塑等方面的文化成就。讲授新课宗教佛教——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原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哪三大宗教?生: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师:佛教发源于哪里呢?生:印度。师:古代的印度不是国名,而是表示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地理名称。包括当今的印度、臣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在内的一些国家。师:佛教又是什么时候、怎样传入中国的呢?(出示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请一位同学以图上箭头所示读图。生:(发言略)师:佛教是从印度经西域地区,即今新疆地区,在西汉末年时传入中原的。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人西天取经,并在洛阳城外为取经高僧建造白马寺,这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自此,佛教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那么,佛教为什么会在中国逐渐盛行起来呢?生:(发言略)师:我们来看看佛教基本的教义,佛教认为:现实人生就是“苦”,生老病死全都是苦,只有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而目前只有忍耐。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追求,放弃对现实阶级压迫的斗争,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于是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并流传至今。同学们算一算,西汉至今大约有多少年?(两千多年)因此,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同学们来举些例子加以说明。生:(发言略)师:佛教的寺院、石窟等建筑,如少林寺、南京的栖霞古寺,龙门石窟、莫高窟,大雁塔等。佛教的词语如无常、刹那、大千世界等;佛教的人物如济公、如来佛、观音菩萨等。另外,佛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除了佛教之外,道教也逐渐流行起来。道教——东汉年间在中国土生土长师:道教是东汉年间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思想主要起源于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认为生活在现实的世界是一件乐事,死亡才是痛苦的。追求仙境,渴望长生不死,是道教信仰的主要特征。那么,道教为什么会广泛传播呢?道教迎合了统治阶级希望长生不老、尽情享乐的愿望,利用道教来维护他们的统治,一些贫苦百姓也想通过修炼的方式摆脱困境,因此道教得以广泛传播起来。道教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武当山、崂山都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人物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八仙、灶君、土地、城隍等在民间家喻户晓;道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史学(出示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大家很熟悉,它出自于哪里呢?它出自于司马迁写的史学巨著《史记》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内容我们采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方式,先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阅读有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思考题:(出示准备好的题目)(1)简介司马迁其人;(2)简介《史记》的写作特点(用史实说明);(3)简单说出纪传体与编年体的不同;(4)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从中你有什么感悟;(5)鲁迅为什么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同时出示小组讨论要求:(1)每小组完成一题。四人小组,人人发言,专人记录,记录内容收集迸学生历史学习作品档案内,作为学生学期成绩评价的依据之一。(要求人人参与)(2)每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发言。发言者均记平时成绩优秀一次,发言突出者记平时成绩优(以“&”号表示)一次。(鼓励踊跃发言)(3)大组各派评议团成员一名,对学生发言作出评价。(学会评价)(4)评价范围:声音洪亮,内容完整,态度大方。(小组讨论五分钟后,全班进行交流评价。对于学生回答比较好的题目不必重新讲解,对于学生回答不够完整的要适当补充)参考答案1、简介司马迁其人。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西汉时期人。年轻时就酷爱读书和游历,到过很多地方。其文死后,他接替父亲做了史官,得以阅读了大量的国家史籍文献。他于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