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2.用“一面„„一面„„”“只好”练习说话。过程与方法:1.质疑激趣法。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最有效的催化剂。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质疑,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2.提炼词语法。找出描写爱因斯坦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自读感悟,提炼关键词语,集中反映了爱因斯坦的品质。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效的是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作阅读学习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教学难点】感悟爱因斯坦热爱科学、珍惜时间、不拘小节的伟大人格魅力。【教学方法】教法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自读自悟法。教学时,以朗读作为重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有几次交往?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有着怎样的变化?(板书:2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2、谁来说说你对爱因斯坦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3、爱因斯坦到底伟大吗?下面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文中的人物分别有着怎样的看法?[这是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以此研读文本,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上课伊始揭示研究主题,能使学生目标明确,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文本研读。]二、精读课文,感知人物性格一议“最伟大的人”1、议题: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2、自读课文,找出小女孩的父亲的句子。从这句话你感受到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3、说说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利用课前搜集的爱因斯坦的资料交流说明。[课前收集资料是这一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师生资料的交流,能很好地补充文本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这方面介绍的不足,使学生对爱因斯坦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4、在父亲的心中,爱因斯坦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谁来试着读一读小女孩父亲的话。二议“最伟大的人”过渡:父亲对爱因斯坦有着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听了父亲的话,小女孩又是怎么想的?(找出课文的相应语句)1、“纳闷”是什么意思?(疑惑、不解)2、小女孩在疑惑什么事情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3、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反问句)你能把它变成陈述句吗?4、对比句子,体会小女孩的不解。指名读,注意读出小女孩的疑问和不解。过渡:可见,在小女孩心目中,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是一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爱因斯坦衣衫不整的句子。1、谁来说说此时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子的?(抓住“裹”“趿”——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板书:不会穿戴2、在这一自然段除了有对爱因斯坦着装的描写,还有什么?(外貌描写,用波浪线划出)指名读(请你试着把爱因斯坦带到我们身边)3、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短而硬”“深陷”“蓬乱”等词让人感受到爱因斯坦的不修边幅、不拘小节)4、通过外貌和衣着描写,爱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说说)5、小女孩为什么这样说呢?(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差别太大,童话故事里的人物都比较夸张)过渡:爱因斯坦除了不注重自身的穿着打扮,他还不擅长干什么?(收拾房间)从哪看出?1、交流: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乱七八糟、一片狼藉)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仿佛看到爱因斯坦凌乱的工作室。过渡:爱因斯坦即不注重穿着打扮,也不注重收拾房间,那他注重什么呢?他把时间都用去哪了?(思考)你从哪看出的?1、自读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