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当堂检测高效利用课堂最后五分钟教学案例学校: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中学校姓名:曹全荣抓好当堂检测高效利用课堂最后五分钟教学案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学有效性问题日益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打造生命化课堂,成为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本质要求。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掌握与运用规则,可能是人类最主要的智慧技能。要把规则牢固掌握,运用纯熟就必须反复练习。这一观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仅靠课堂中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中的讲授只是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知识框架,如没有“当堂检测”和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是很难把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紧密地融为一体的,也很难使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更完善、更充实。所以,“当堂检测”这一环节在教学环节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众所周知,考试具有三大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检测功能,因此当堂测试的设计要关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对基本知识点掌握,侧重重要知识点,紧扣当堂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当堂检测掌握的情况,便于教师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做的还不够,从而为下一节课教学作好准备。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设计了几个这样的检测题:1、已知在口ABCD中,AB=8cm,BC=10cm,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___。2、在口ABCD中,∠A:∠B=2:1,那么∠C、∠D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3、在口ABCD中,已知∠B+∠D=126°,则∠B=_______,∠C=________。4、在口ABCD中,∠A:∠B:∠C:∠D的值可以是()A、1:2:3:4B、1:2:2:1C、2:2:1:1D、2:1:2:15、口ABCD中,∠A比∠B大20°,则∠C的度数是()A、60°B、80°C、100°D、120°6、口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在此条件下,你可此得到什么结论?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结论吗?这5道题题量适度、有一定的坡度,重点知识重点考核。第1题的设计最简单,利于层次最低的学生完成,第2题和第3题增加了一点难度,使基础较差的后进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从而树立信心,逐步向新课中的合格层次过渡。第4题和第5题稍微有了一定的难度,对中等学生提出小小的挑战,学会知识在不同角度的考核,以及学会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6题,针对中等以及层次较好的学生提出,这样基础较好的同学就会面临一定的挑战,争取更优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显示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堂检测,恰好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经受了这种情绪体验,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心态,从而提高了学生每天的学习效率,强化并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真正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长此以往,将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