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西师大郑晓江教授在教育论坛上的发言VIP免费

江西师大郑晓江教授在教育论坛上的发言_第1页
1/8
江西师大郑晓江教授在教育论坛上的发言_第2页
2/8
江西师大郑晓江教授在教育论坛上的发言_第3页
3/8
江西师大郑晓江教授在教育论坛上的发言中广教育06月04日14:04略论云南省“三生教育”实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从世界各国各地区生命教育兴起的背景来考察郑晓江(江西师范大学)从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Walters)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理念并推行以来,至今已有41年的历史,而第一个生命教育的正式机构则出现在1979年的澳大利亚,到现在也已有30年的历史;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也有了12年的历史。在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进行的生命教育从2004年的上海、2005年的辽宁、2006年的湖南开始,到现在也已有了3-5年的历史了。而云南省是在2008年2月正式提出“三生教育”的理念并于8月开始实施,至今也不过1年左右的时间,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究竟何在呢?这就必须从世界各国及地区生命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中去寻找及理解。一般而言,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生命教育,在西方主要国家兴起的背景是:毒品泛滥成灾、暴力现象频繁、性关系紊乱。所以生命教育是一种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特殊的社会性的教育活动。而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生命教育的背景是什么呢?本人曾于2008年5月在高雄师范大学与台湾最早提出生命教育愿景的台湾省原教育厅厅长陈英豪交谈过,得知台湾生命教育的兴起有几个主要的原因:青少年的暴力问题严重、“质优女生(品学兼优的女生)的自杀事件”,以及9.21大地震造成的生命问题,等等。按受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主持生命教育课程规划的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孙效智的看法是:“台湾生命教育的提供背景与暴力有某些关系。这是因为台湾社会的药物滥用与艾滋病问题还不像西方社会那样猖獗的缘故。……更令人担忧的是暴力问题,以台湾现状言,所谓暴力包含两方面: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一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与自杀。这两类杀害生命的暴力事件在近几年来层出不穷,而且年龄层也逐渐下降,这是国内倡议生命教育的主要背景。”这里非常清楚地揭示出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兴起主要是青少年反生命的行为与现象大量出现,从而决定了台湾生命教育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问题。孙教授认为:台湾社会从反暴力或自杀防止的观点出发也一样肯定,反生命行为的真正制止并不在于防堵、监测、打击犯罪或通报系统的建立,而在于根本的防患未然。防患未然之道在于正面人生观的建立以及家庭社会的互助互爱。“职是之故,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应以‘人’为基础,致力于‘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知情意行’与‘尊重多元智能’的生命教育。……依此,真正的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那么,21世纪以后中国大陆生命教育兴起的背景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很可能是学生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各级各类学校急切地要开展学生自然生命保全及健康教育所致。据《中国教育报》的文章披露:“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溺水、食物中毒、交通等事故,这其中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参见《彭锻华:用生存教育把“人”写大》,《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19日)而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有高达5332名学生罹难,如花一般的生命,在还没有完全开放之际,便已然完全凋谢,举国痛心疾首。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严格的“学生安全行政问责制”的规定下,中国大陆兴起的生命教育一开始便偏向于“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的教育”就是必然的和可以理解的了。学生自然生命的安全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健康的生命存在焉能谈教育?但是,我们又必须问: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如何是21世纪才出现的问题?应该说自有学校教育以来,这就是学校重要的任务。如果把生命教育定义为“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的教育”,那今天的生命教育也就可以取消了。所以,中国的生命教育事业要有正常且积极的发展,关键在让生命教育走出“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西师大郑晓江教授在教育论坛上的发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