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根脉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之玉器篇玉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用以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他们将这类石材称作为“玉”。•玉:石之美者(说文解字)•玉的分类:软玉(角闪石,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为2.55-2.65)与硬玉(辉石,硬度为莫氏6.75-7度、比重3.2-3.3)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南沿海的良渚文化,把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时期。良渚文化玉琮、玉壁•良渚文化的中心地区在太湖至杭州湾一带,距今五千至四千年,良渚文化遗址中的贵族大墓随葬品有大量玉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代表贵族特殊身份的玉琮、玉壁。商代玉雕——俏色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玉的材质温和柔润有光泽,与儒家学说核心的仁可以相比。•“缜密于栗;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垂之如队(坠)”以玉体密致坚刚比附与智;以很好的透明度比附于忠,以玉材的重量感比附于礼。•人们佩玉体现的礼乐观念“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价值连城”战国时期发生的完璧归赵故事中国四大玉石产地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岩玉陕西蓝田玉玉石相关基础知识•玉有软玉、硬玉之分软玉一般指产于我国新疆一带的白玉、青玉、碧玉与东北岫玉等,硬玉是指产于缅甸的翡翠。无论是软玉、硬玉,它们的质地都非常坚硬,颜色十分璀璨,故冠以“石中之王”的美誉。玉石价值本已不菲,再经过巧匠的加工雕琢,就变成了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玉器随着时代发展,就逐渐形成了玉的文化。古玉器鉴别小知识•历代玉器被广泛使用的玉石材料主要有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岫岩玉等,而目前赝品有相当一部分使用的新开发的石料、矿料,或用黄岫岩假冒黄玉。•要认识各种玉器材料的基本结构特征,并且要知道硬度、密度的不均匀性及玉石材料的可渗透性。•要掌握真品玉器材料方面的老化特征。•目前赝品所使用的是一些质量极差、价格极低的玉石杂色料或石性严重的次料进行伪造,成形以后再进行人为强化腐蚀,造成玉器表面形成极厚的氧化腐蚀皮层。这种皮层容易脱落而且脱落后根本没有洁净透润的质地。这种花地杂色料是历代古玉不使用的,只是现代骗人用的一种石料。•要认识和掌握历代玉器绘画风格及表现风格,并掌握各时代玉器造型风格结构特征。在辨伪中,有些玉器可以从造型结构上确认真与伪。•了解赝品的制假手段和技术,掌握赝品用现代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模仿的各种工艺效果特征。玉的鉴别•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观察法: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的是真玉。•舌尖鉴别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其价值大减。玉的品质鉴定•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色: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色泽暗淡、微黄色的为下品。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透: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多。•匀: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形: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一般地说,玉石的个头愈大愈好。•敲: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照: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玉的品质可分为10级,每一级又可细分为上、中、下3档。其中,白玉无论其色泽好坏,透明度如何,价值都是最低的。•天然玉石的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