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孔子拜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3.参考资料:孔子拜师资料目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课前准备: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一、复习词语,练习概括课文大意。(一)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1.抽读。2.齐读。(二)练习概括课文大意。1.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了词语,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如果能用上上节课我们新学的词语就更好了。板书:决定拜师前往洛阳认真求学受到敬重2.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孔子拜师这个故事讲得清清楚楚。二、了解孔子拜师中的所想所做所说,激发崇敬之情。(一)今天,我们就要再次走进这个故事,进一步去认识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大思想家。首先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1自然段,看看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远近闻名……,还觉得不够渊博,决定……”1.孔子自己觉得知识不够渊博,那你觉得呢?2.学问很渊博,还要去拜师,如果你就是当时孔子的学生,听说你的老师还要去拜师,你会怎么想?3.齐读1自然段,感受孔子的好学。(二)拜师过程中,孔子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1用“──”勾出相关的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1.句中有哪几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①默默地读读这两个词,联系上下文,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②根据刚才说的意思,看着这两个词语,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月明星稀的夜晚,孔子还在赶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上千里的路途中,这是怎样的画面啊?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千里迢迢、万水千山、风尘仆仆、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不分昼夜,孔子……不管风雨……)指导学生说话。③小结:两个成语,却让我们想到了丰富的画面。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也要善于运用积累的成语。现在,想一想,几个月后赶到了洛阳的孔子,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能用上恰当的词语甚至是成语来形容吗?④感受孔子的品行:孔子拜师的路上多艰辛,多不容易啊,你们从这里觉得孔子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不怕吃苦、求知若渴、执著、有始有终、坚持不懈……)短短的一句话就把孔子这种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师把这个词语送给他。(板书:求知若渴)1.孔子在向老子学习的过程中又是怎么做的呢?“每天不离……随时请教”2.理解“随时请教”。3.评价孔子这个学生。“您的学问渊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1.孔子是这样做的;那么,他又是怎么说的呢?“多谢老师等候,您的学问渊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2.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3.这句话中也藏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学无止境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去做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三、了解孔子拜师过程中老子怎么说的、做的。那么,面对这样一个谦虚好学、不畏艰辛的学生,老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咱们还像刚才那样,默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用波浪线勾一勾。“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1.自己试着读读老子所说的话,想想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理解“迎候”。文中哪个词和它意思相近?迎候和等候的区别是什么呢?老子的话中用的是迎候,那孔子对老子所说的话中该用哪个词呢?为什么不用等候呢?3.小结:作为老师的老子,很谦虚,在他的话中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