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学生根据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结合句式特点、词类活用特点),结合上下文,准确译出原文句子的意思。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直接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段。对这一能力要求的考查,高考命题主要着眼于对句意的理解把握,多年一直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在第Ⅰ卷中考查,从2002年起改为直接翻译,调到第Ⅱ卷中单独设题,分值由3分增加到5分,后又增到8分、10分。这种变化的趋势说明了高考对文言文句子翻译的重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基本要求与知识储备1.翻译的基本要求:概括地说就是译文要做到“信、达、雅”。具体说来就是:(1)译文要符合原文的意思。(2)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3)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以上①②两点是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2.准确翻译文言材料,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储备:(1)积累丰富的文言实词与虚词知识。(2)熟练掌握常见文言特殊句式和用法。(3)认真阅读原文,把原文理解好。(4)善于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它的真正意思。【例】(201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辨,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2)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