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成语运用正误六技法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正确的运用成语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怎么提高考生的辨别率呢?现传授几种鉴别成语运用正确与否的方法。技巧一看准成语内涵成语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理解它,更不能望文生义。如“美轮美奂”本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我们可不能理解为美好的意思;“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不能理解为“文章没有加上标点符号”;“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而不能理解为“首先,第一个”。例:同学们经常向教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解析:“不耻下问”特指长辈向晚辈,上级向下级,水平高的向水平低的人学习请教,而本句同学向老师请教用“不耻下问”不准确。技巧二弄清表述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运用范围,有的只能用于人,如“眉飞色舞”;有的只能用于物,如“汗牛充栋”;有的只能用于事,如“左右逢源”;有的只能用于自身,如谦辞“抛砖引玉”“敝帚自珍”等。还有一些特指的成语,如“邂逅相遇”特指久别又偶然相见,“罄竹难书”特指罪行极多。例:大洪山的溶洞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解析:成语“巧夺天工”特指人工的精巧,而“溶洞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天然的杰作,所以句中的“巧夺天工”运用不当。、技巧三辨出感情色彩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分辨成语运用得是否恰当,还可以从成语的感情色彩角度去明辩,看看有没有出现“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现象。如“无所不为”是贬义词,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我们不能当作褒义词;“胸无城府”是褒义词,我们不能当贬义词用。例: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解析:“见异思迁”是指缺乏主见,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不一样的就改变趋向,是贬义词,结合语境看,运用不当,可换成褒义词“高瞻远瞩”。技巧四分析词句重复分辨成语运用是否恰当,我们还可以再换一个角度看。即从整个句子和该成语的意思上分析,看是否造成重复。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一览无余的看到”,“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三令五申地强调”,“难言之隐的苦衷”,“浑身遍体鳞伤”,“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到处漫山遍野”,“百姓生灵涂炭”,“明显的蛛丝马迹“等等。还有一些如:⑴劳苦大众民不聊生⑵广大灾民哀鸿遍野⑶百姓生灵涂炭⑷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⑸山冈和田野上,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树林⑹说话音量大,声如洪钟(7)众多的莘莘学子(8)寒舍真是蓬筚生辉(9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10)目前当务之急(11)妄自菲薄自己等例:一千余名莘莘学子在讨论中达成了共识: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精神。解析:“一千余名”与“莘莘学子”重复,因为“莘莘学子”就是“众多学子”的意思。技巧五辨析形似神异有的成语与别一成语由于读音,字形或意义相近,粗一看似乎像孪生姐妹,很容易混为一谈。如“设身处地”与“身临其境”,前者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指替别人着想;而后者指自己亲临那种环境;再如“漫不经心”与“漠不关心”容易混淆;“无所不至”与“无微不至”混淆;“神气活现”与“活灵活现”混淆。例:小说《窗》的结尾别有用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别有用心”是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显然不恰当,它与“别具匠心”混淆了。技巧六弄清双重语有的成语还具有双重身份,我们要全面辨别成语的双重身份,不仅要知其一,还要知其二,如“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处之泰然”既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想入非非”既形容想法大胆,新奇,也可比喻荒唐离奇,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例: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解析:例句中的“平易近人”运用恰当,因为“平易近人”有双重意思:既可以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让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技巧七不要让“谦敬”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