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美丽的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因此他说,科学不仅不美,还会破坏美感。自古以来,明月被诗人反复吟咏,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诗篇。明间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传说: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奔月……这些故事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可1969年阿波罗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却是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更煞风景的是,什么玉兔、嫦娥、桂花树等等全属子虚乌有。海上生明月月上柳梢头月球表面地貌人类社会从野蛮、无知到今天的先进、文明;从古时的钻木取火到眼前的激光成景;从中国的四大发明到世界的十大奇迹……使人无不由衷地感叹:壮!美矣!要问美在何处?答曰:这是科学!又问科学缘何美丽!这是因为……科学是一种自然美,它来源于自然,又作用于自然。人们从自然界中看到了鸟儿会飞、圆木会滚、鱼儿会游……进而模仿之,所以发明了飞机、汽车、轮船……创立并发展了仿生学。又目睹潮起潮落、骄阳似火、原子聚变……于是从大自然的恩赐中获得了潮汐能、太阳能、原子能。科学的发展源于自然重又回报于自然,使潮起潮落更具规律,太阳光更无私地“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更多的新物质新能量装点了自然,为人类造福……就是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见这样的美,由于光的折射和表面张力的作用,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圆圆的肥皂泡;由于运用平衡原理等力学知识,换来了生产劳动的简便,高楼大厦的林立……如今,可以将沧海变成桑田,将沙漠变成绿洲,这样的科学难道不美吗?美丽的科学世界黑洞朦胧美的电子云“云深不知处”叶绿素神秘美DNA双螺旋活力美精致美纳米原子的纤巧结构分形奇幻迷离千变万化沈致远,江苏溧阳人。浙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应邀赴美,先后在纽约理工大学等学校担任研究科学家、教授。后转工业界,现在杜邦公司任杜邦院士,从事高温超导电子学及无线电通讯等方面的研究。沈致远在物理、电子、激光、微波等领域都有建树,发表了各种论文四十余篇,并拥有十一项美国专利。他曾多次应邀回国在各知名大学讲学,进行学术交流。近年来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从事科学散文及科学诗创作。其中文艺作品集结成书的有《体验美国》和《科学是美丽的》,后者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后,佳评如潮,对科学散文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提出问题——阐述理由——得出结论科学是美丽的。以威廉斯的科学歌舞来论证科学之美科学美之源泉:简单深刻普遍作者提出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第1自然段先从反面解题:“在常人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提到科学家,就想到爱因斯坦的形象——白发怒张、皱纹满面。然后,作者模拟读者的语气提出疑问:“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这个开头很有创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引起阅读的兴趣。研读课文白发怒张皱纹满面爱因斯坦第2自然段正面立论:“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与上文“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形成强烈的对比。但作者又提出一个设问:对科学之美,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答案是“责任在科学家”。科学家沉浸于科学美中,其乐融融,忘记了与大众分享。再用“但是”一转,举出李政道主编《科学与艺术》的事例。李政道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都是中国画大师,他们共同用中国画表现科学美,是很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1987年5月举行的“用并行机的格点规范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画,画中“格”字由李政道书写。“格”表示“格点”或“测量”,含格物致知之意,背景是用于研究格点规范理论的哥伦比亚并行机的线路图。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省苏州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3年6月,与黄胄先生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共同发起和举办“科学与艺术”展览和“93科学与艺术研讨会”;2006年11月与吴冠中教授联袂发起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二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李可染大师1986年为了称颂人类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