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雨霖铃教学设计VIP免费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1页
1/3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2页
2/3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3页
3/3
《雨霖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其人及词作风格。2、带有情感地朗诵诗词,整体把握这首词的情感。3、抓住主要意象,赏析写景的句子,深刻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二、重点难点:重点赏析名句,体会融情入景的艺术特点。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北宋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这里柳词的作者便是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柳永,他的《雨霖铃》可谓千古佳作,那同学们知道“雨霖铃”词牌名的来历吗?这个词牌名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唐玄宗避安禄山之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平定叛乱后,玄宗北还,一路风雨凄凄,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吹奏,从此流传于世。后世作《雨霖铃》一词之人很多,最为有名的便是柳永的《雨霖铃》。二.走近作者1、学生介绍柳永概况。2、教师补充:(1)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改名永,柳七、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2)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三、背景资料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一生任途坎坷。这首词就是在他任途失意心情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又不得不和心爱的人痛苦分离的情景。四、整体感知1、诵读:朗读:①学生齐读;②学生自由朗读;③单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2、整体把握全词的情感,体会离情别意。(1)你认为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悲凉愁苦)(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离别的愁苦之情)(3)词中哪句最能体现这种情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确:“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3、除了这句直抒胸臆,还有哪些词句与离别的情感相关?明确: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州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五、鉴赏要点这首词对离别之情的表达,除了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还有大量景物的渲染和烘托,请同学们找出词中有关景物描写的词句。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师:起首三句写别时景。点明了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寒蝉”“长亭”“骤雨”词人一开头就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寒蝉”透着秋意,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几场秋雨过后,蝉变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寒蝉”就成了悲凉的代名词。骤雨过后天气陡然变凉,更使人感到凄切冷落,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悲凉、凄切”。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明确:“念”字表明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空阔的楚天这些这些平常的景物注入深沉的情感之后就变得不平常不了。那浩渺的烟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沉沉的暮霭词人心情沉重压抑相似,那空阔的楚天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对景物的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来代表柳词。这两句中的典型景物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明确:这一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里没有一个字写情,而没有一个字不写情。(1)“杨柳”和离别有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枝相送的习惯,所以离别的人一看杨柳就会涌起离愁别绪。“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2)酒醒后的惆怅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吹拂,残月微明)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雨霖铃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