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湖北省巴东县东壤口镇中心小学张周英【学习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用“犹如”说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教学重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教学难点】:在朗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教材分析】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东方古都,还记得我们上册书中读到的红墙、黄瓦,读到的京剧、茶馆,读到的胡同、四合院吗?它的庄严,它的神圣,它的神秘,它的内涵……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吸引了中外读者。北京是个老人,也是个新生儿,它在前进,它在描绘着新的宏伟蓝图,它孕育着新的更大的突破,它要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在《北京亮起来了》中,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现代气息、高耸的大厦、川流的汽车,绚丽的广告、明亮的橱窗、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这“亮”不仅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而且还指北京已成为了一颗东方明珠。课文开头说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中间描绘了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夜晚的装点,让人感到北京是一座“不夜城”,有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结尾用“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总结全文。教学时,教师通过示范朗读,直观图片或文字资料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抓住中心句,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语言朗读,体会感悟,同时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大纲提出的学习目的及要求,也不再只是满足于老师的知识灌输。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听读识字和看拼音识字等识字方法,并慢慢学会了渗透性识字方法,效果不错。学习习惯方面,学生能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思考,声音响亮。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对于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点,大家养成了当场质疑的好习惯,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课后还能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但书写时字迹及卷面仍需下大力度。【现代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字词卡片、收集北京的景色资料及课件【教学过程】一、赏图引题,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2.配乐播放北京风光图。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们想说什么呢?(生谈感受)3.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观看CAI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可用文中的词语表述。2.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通读顺,读后标自然段序号。5.交流标自然段情况,认读生字。(设计意图:观看北京夜景图,让北京亮丽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谈感受,为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什么?(灯的海洋,光的世界)2.指名读本自然段,其余学生观看相关夜景图片,感受“灯的海洋,光的世界”3.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4.质疑。(理解“夜幕降临”)(二)导学第二自然段。1.现在,让我们到东西长安街走走。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一共有几句?分别写了哪儿的美景?(指名回答,相机出示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的夜景图片以及相应的句子)2.多美的夜景啊?请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