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江教研》(中学版第28期)稿件在愉快探究中有效复习(教学案例)紫峰中学张连煌化学联系电话:13805943880邮箱:1203950053@qq.com【案例背景】这节课的是刚学完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广泛应用的酸、碱、盐》之后的一节复习课。本节课主要是将本章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系统应用,进一步巩固酸的化学性质。选择这节课,是因为以前的复习方式中,学生学习比较被动。而这节课,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在愉悦的氛围中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学以致用,起到一定的复习和巩固效果。与传统的复习方式比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乐于主动思考。为了保持学生在复习课上的热情,设计了几个递进式的探究问题。【案例分析】一、设计思路:《广泛应用的酸、碱、盐》内容多、物质之间关系复杂,为了避免复习课的单调,课堂上引入生活中的物质,将几个重要知识点渗透到具体问题中,引导学生回忆酸、碱、盐性质的相关知识;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在实验探究中,通过交流讨论、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方法,让知识得到进一步应用;结合练习,使知识形成系统,达到复习的有效性。二、案例描述环节1:情景引入师:(展示一瓶去污粉)“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究这瓶物质。”生1:“这是什么?”生2:“洁厕剂?”······(学生不断猜疑)师:调整电脑摄像头······生3:“老师上镜了。”生4:“××(同学)也上镜了·······”(学生们开始兴奋)投影:去污粉包装上的内容。生:“斧头牌去污粉!”(眼神中充满好奇)“对付各种顽固污渍(茶渍、烟渍、油渍等)特别有效”。设计意图:创设神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评析:学生对普通又神奇的去污粉充满好奇,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环节2: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师:“我们先来检验这种去污粉的酸碱性。”(学生开始进入状态)“怎样检验呢?”2生:“石蕊试液、PH试纸······”师:“请一位同学上台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检验。”(学生们跃跃欲试)××同学到台上撕下一张PH试纸(正琢磨······)台下同学迫不及待地建议:“倒出来!”“加水呀!”······××同学在烧杯中配好了溶液,准备将PH试纸放入烧杯中。随即遭到抗议:“用玻璃棒!”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屏幕上见到了摄像头下PH试纸的显色情况(PH=8)。点评:1、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2、PH试纸的使用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复习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在实验探究中,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评析:与教师常态操作相比,实验探究中,个别学生操作的小瑕疵,不仅有效地体现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同时,结合教师的点评,更有效地巩固了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环节3:碳酸盐的检验投影:去污粉的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高效摩擦剂、香精”。师:“什么是摩擦剂呢?”投影:牙膏等清洁用品的配料成分中都有摩擦剂,摩擦剂的类型有很多,如CaCO3、Al(OH)3、SiO2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师:拿出两瓶牙膏——中华、冷酸灵。(学生再次活跃)生:“老师把家当都搬来了·······”投影:两种牙膏的成分······(共同成分“碳酸钙”重点圈出)。师:“去污粉中的‘高效摩擦剂’是否可能含有碳酸酸钙呢?怎么检验?(药品?装置?)”生:“稀盐酸”、“澄清石灰水”······两位学生上台操作。问题逐一涌出:生1:“标签(向手心)!”生2:“加那么多石灰水,不懂节约药品呀?”······生3:“有气泡了······这么快就没了?”生4:“石灰水没变浑浊?·····没有碳酸盐?”生5:“他们倒太多石灰水了,去污粉放太少了。”根据学生的意见,又进行了第二次探究,石灰水变浑浊了。点评:碳酸盐检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请学生写出探究实验中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共同分析反应的基本类型。设计意图:通过摩擦剂的引入,引导学生回忆碳酸盐的检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复习碳酸盐检验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分析,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合作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评析: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见到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在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中,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