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论文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效课堂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平等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已成为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独自式”的,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语文课堂现象也将逐渐消失。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主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精心安排每一节课,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体。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在高考强大的压力下,高中语文在夹缝中求生存,更需要实施高效课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动脑子,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把独立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双手动起来,把展示、评析的权利还给学生。具体方法如下:一精彩导课,引人入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就像一把开启高效课堂宝库的金钥匙。精彩的导课,能快速引人入胜,瞬间抓住学生的心,从而事半功倍。我们可用引人入胜的情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歌曲、图画、成语、故事、悬念等方法导入。例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课前两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听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三国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然后让学生一起来读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弛马射虎的孙权)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足智多谋的周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现在就让我们倾听名家范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导入新课,学生激情满怀,情绪高涨,配合积极,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课堂气氛非常好。二精心设题,独立思考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备课,精心设题。设题要有层次,由易到难,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例如:在学习《师说》这一课时,先思考通假字、中心论点等简单问题,再思考古今异义词、择师的原则等中档问题,最后思考论证方法、一词多义等难度大的问题。每节课都让学生独立思考十分钟左右,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督促学生认真思考,并注意他们的思考情况。学生要认真独立思考,为热烈讨论和激情展示做好准备。三热烈讨论激情展示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讨论内容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大约7分钟,特别是起立讨论,比一般课堂的坐下来讨论效果更好);组长带领组员完成学习提纲,对学习提纲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文本知识的讲解、分析,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并对课本上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疑。在课堂“议”的环节中,五六个不同程度的学子为一组,站起来聚在一起,个个都能侃侃而谈,阐述自己的观点,脸上神采飞扬。优等生起模范带头作用,中等生向优等生看齐,学困生也积极参与,不再犯困跑神。全员参与讨论,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老师仅仅做个聆听者,不要随意指手画脚,不要评价学生的对与错,不要打断他们的议论,不要把老师的思想灌输进去。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思路比老师广,学生的点子比老师多。讨论结束,学生要作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大约6分钟);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个人朗读、小组齐读、亮明观点,有歌曲演唱、书面展示等。教师给各组分配任务,组长按内容的难中易派不同程度的学生展示。分配原则:学困生、中等生朗读文章、展示字词、作者简介等比较简单的问题,优等生一般是讲解分析点评别人的回答。组内成员如有展示不当,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组外成员可对这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发表不同见解。当学生展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