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四史,守初心,担使命”心得3则(篇一)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展现了他对青年党员的殷切希望。其中提到的对青年党员学习四史的期望令我感触深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第四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我所挂职的吴泾团委近期也在筹办学习四史的一系列活动。这周和吴书记一起走访了吴泾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老军医。听老战士说了许多他还在青年时代的抗战故事,深受感动。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美军俘虏都带着巧克力、罐头,许多娱乐、享受的小物件,而我们的战士穿着单衣吃着炒面顽强地取得了胜利,苹果是伤病员才能吃的奢侈品。这让我深深感动。听完了老战士的抗战故事,我们又采访了吴泾医院的年轻医生,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年轻一代同样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承担起了保护民众的担当。的确,生在和平年代是我们的幸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份平静,而应该知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一个人要有目标才能进步,一代人也要有担当和使命才能共同奋进。中华民族未来的三十年,是我们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毫无疑问,我们90后一代生命的黄金时期将贯穿于国家“两个一百年”建设过程当中,因此我们更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作为青年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扎实实学基础、兢兢业业求进步。其次,身为一名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我坚信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更应该带动身边的人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在新媒体时代团结奋斗,保持定力,锐意进取,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最后,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享受快速发展的国家和社会带给我们的福利,而是努力进取,争取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第1页共5页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的智慧与力量。(篇二)东门村党支部围绕“四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联合车墩企业城党支部、尚实能源党支部、沪松建材市场党支部、申发铸造党支部等结对单位、共建单位齐集一堂,通过讲活历史故事,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夺取疫情防控胜利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思想保证。学习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加强学习教育、借鉴历史、通过历史经验汲取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党员对初心使命的理解和凝聚勇往直前的智慧和力量,村党支邀请由镇社区党校兼职老师姚德达上了“爱祖国,爱家乡,出彩正能量”一课。车墩镇地处松江古城东首,是块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抵御外来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乡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出身于车墩镇华阳老街上的革命先辈奚天然,1939年冒着生命危险入党,1940年冬,任松江城东地区第一任地下党支部书记。他积极开展抗日工作,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先后在汇桥、中渡桥、小猛将庙等处拆除日寇封锁线,极大地鼓舞了车墩人民的抗日信心,直至斗争到抗战取得胜利。1949年5月12日,奚天然配合解放军解放了车墩镇,人民翻身得解放。通过学习党史,传承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出彩正能量,建设新家乡。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就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懂得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和宝贵。探寻华阳老街,感受历史魅力为了明确改革开放为车墩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家又前往华阳老街,目睹乡村建设的日新月异,通过参观车墩镇具有民间特色、彰显本土文化气息的非遗作品丝网版画基地,观看文化景点“招鹤台”,区级文化遗址杨宅、东杨家桥、西杨家桥、盐铁塘、平倭墓碑、盐铁塘等的历史故事的讲解,知晓了车墩镇政府对华阳老街实施改造,力争彰显本土文化之精髓。车墩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着一定文化价值和影响力,增强着民众对改革开放与农村文第2页共5页化变化的自信与社会凝聚力,提升着广大乡民的文明素养和精神风貌,推动着社会正能量建设。感受到了车墩独特的地域文化,同时也深深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