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感想年轻时一定不能太闲。一不能老要轻松,轻松就干不了事。睡懒觉最舒服,但最没用。二不能老烦见人。机会是和人接触来的。不会和人交往,别人想不起你,就没机会。一真努力了,没有混不下去的。从每天早起二十分钟努力学开始。二真不怕见人,大方得体懂些人情世故,没有被人排斥的。古语说:“勤则活。”。天道酬勤,短短几句话,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再读《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这本书,心灵上再度泛起涟漪,看这些人生的警语常常觉得自己的处事的缺点毛病被说中了,自己的局限和短板以及努力的方向被讲清了。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从这样的一句渗透着古人对于人生感悟的话中间得到启发,时时刻刻警醒着我,不断反思,不断纠错。我从小学、大学、工作就一直在学校中,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待人接物和社会上处事的基本的礼节等也相对单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的负责人,我服务的群体是老师和年轻人。我阅读关注的大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美学及管理领域的书籍和文学作品。我是早期新浪微博的用户,比较关注北大教授张颐武的微博,他写的人生警语解读和自己的感慨和点评直击我的内心,如醍醐灌顶,深受启发。2014年正式出版了《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这本书。书中的文字既是张颐武纪念自己的青春时代的“年轻时”而写的,也是为了今天正在“年轻时”的人们而写的。我们时常会情不自禁地回首自己的青春,青春岁月弥足珍贵,难以忘却,青春年少的疼痛,刻骨铭心。我们曾经年轻,当下也正在培育青年学子和服务青年教职工,为了更好地珍惜年轻时,更好地走好青春路,我反复阅读此书,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同时我也把这本书推荐给团学工作的同事们,作为干部能力提升的学习读本。以下是我学习的一些感悟和收获:珍惜年轻时,走好青春路,永续正能量。一、《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作者及作品简介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电影、大众文化和批评理论的教学与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与中国当代文化关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研究,对当下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现象作出了重要阐释。著有《在边缘处追索》、《大转型》、《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新新中国”的形象》等论著。《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是张颐武教授的散文集,是他集五十多年人生阅历的真情之作。作者在这本书中一改大学教授以往在大家心目中的刻板印象,不谈学术,只谈为人处世之道,是作者少有的一本适合不同读者的老少咸宜的正能量读物。这部书是张教授对人生警语的解读阐释的文字的结集,主要选自他的微博。全文共十一个章节:品行非路人、接力正能量、狭路正相逢、青春之对手、知人又论世、读书为立身、学习是根本、出门靠朋友、低调遇华丽、人生放长线、温故就知新。二、《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特点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对待事情以及事务的处理方式与方法,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区别于一般市面上的快速成功法则或心灵鸡汤,它分为两个层面批判现代年轻人的矫揉造作,分享年轻时吃过亏、尝过苦头、受过益之后反思的感想,内容寓意深刻,积极励志,传播正能量。1、“年轻时”和“古语说”的文字形象。该书文字多数有一个程式,就是常以“年轻时”开头,以“古语说”引一句古语结束。在微博上,这样的文字也受到了不少年轻朋友们的欢迎。他们觉得这些文字对于他们的人生多少有些参考的作用,让他们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于是,这“年轻时”和“古语说”就成了张教授微博的一个标志,既是这本书里最常用的三个字,又是对于大家曾经走过或正在走过的年轻时遭遇的问题、挑战和欣悦的一种表达。很多网友跃跃欲试用张颐武“年轻时”句式造句,张颐武被网友亲切成为“正能量传播大师”。2、古为今用,少走弯路。作者在北大上研究生的八十年代中期,也遇到了许多人生的困惑、不少人际关系的问题和学习生活方面的苦恼。这些似乎都难以找到即刻的解答,常常有碰壁挫折的感觉。作者在北大图书馆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