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行业系统工程施工与验收标准》作者简介:王端,1989年生于徐州,曾任龙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先后发表相关行业论文共6篇,具备国家二级通信系统工程师,国家三级安防系统工程师,国家二级网络工程师,国家三级信息安全工程师资格。第一部分光缆线路施工规范总则通信系统工程行业施工标准,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应符合《中国通信系统工程行业施工标准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和国家其他相关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施工中遵照执行。第一节电杆和拉线第一条路由选择:线路和建筑物,公路,通卡车的乡村大道,铁路及与其他线路(电力线,广播线及其他通信线路)的平行,交越时的隔距应符合长途通信线路规定的要求。第二条应根据选择的路由及地形和环境变化特点确定杆位(标准杆距50米),配置杆高(标准杆高8米),电杆不得戴铁帽升高。杆路应避免急转弯和直角(台角)转弯。第三条交越角度不得任意改变,与铁路交越角度应大于等于45度,与其他通信线路交越应大于等于30度。电杆应设在人行道边绿化带内或公路排水沟外侧一米之外。第四条电杆埋深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杆洞洞深不得超过正负5厘米。电杆在直线段内所有杆位必须成一直线,不得发生眉毛弯,S弯现象。杆稍前后,左右偏差不得超过13杆稍。电杆竖立正直,杆根左右不得超过5厘米。第五条拉线应采用钢绞线,其程式应按防风拉采用72.2钢绞线。第六条拉线抱箍在电杆上的位置:终端拉,顶头拉,角杆拉,顺线扩拉一律装设在吊线抱箍的上方。防风拉,侧面拉线装设在吊线抱箍的下方。各抱箍间的距离为10厘米±2厘米。拉线距离比等于1;不得小于0.75。第七条拉线扎把均采用3.0铁线另缠法或U形夹头固定,末端必须封口。各扎把必须缠绕紧密均匀,不得有明显喇叭口。第二节吊线第一条为保证光缆与地面隔距要求,吊线应装置在距杆顶40至60厘米为宜(特殊情况除外),同一直线上吊线装设位置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二条吊线一般采用72.2钢绞线。吊线原始垂度只能小于规定值而不能大于规定值。第三条杆距在70至120米时为跨越档,杆上应装设辅助吊线。辅助吊线程式应比正式吊线大一级为宜。辅助吊线应装置在正式吊线上方60厘米处,杆档中间设2至3处连铁将正副吊线连接。第四条杆距在120米以上为飞线,其施工要求按设计规定。第五条吊线接续应采用3.0铁线另缠或U形夹头固定的方法。第六条内角吊线其角深在3至8米时用4.0铁线作绑扎辅助装置。角深超过8米时用钢绞线作辅助装置,钢绞线一般长50厘米—60厘米。第七条遇坡度变更较大时(110杆),应装俯,仰角辅助装置。第八条内角吊线辅助线及俯角,仰角辅助线应与主吊线同时受力。附录:通信杆路工程工艺检验表序号检查项目技术要求重要性检查结果一电杆1电杆的位置及洞深7米杆:普通土1.3米,硬土1.2米,必检2电杆的垂直度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必检3角杆的内移水泥电杆的内移值为10-15cm;选检4杆洞的回土夯实杆洞的回土夯实必检5杆号杆号距地面2.5m,面向公路,自A端向B端方向编排;一般以一个中继为独立编号。必检6跨电力线两根杆需做直埋接地保护4.0接地线须套塑料管,与接地棒焊接必检二拉线与撑杆1拉线程式、规格、质量双方拉线采用72.2镀锌钢绞线,角杆拉线通常用72.6镀锌钢绞线必检2拉线方位及缠扎夹固规格拉线扎固方式有另缠法、夹板法、卡固法三种,要以设计为准进行施工。必检3地锚的质量、出土及位移(1)地锚块内要有钢筋分布,地锚块的尺寸为:60×40×15厘米(2)地锚坑的深度,通常比杆洞深10厘米左右,测量方式量(拉线衬环出60厘米,误差不大于5厘米)(3)地锚柄的出土点偏差要小于5厘米。必检4拉线坑回土回土时要把土夯实必检5拉线、撑杆距、高比拉线距离比通常为1,不得小于0.75,不得大于1.25;因地形位置的限制小于0.75时,应使用高一级规格的钢绞线。选检三吊线1吊线规格吊线通常用72.2镀锌钢绞线,必检2架设位置通常距杆顶40-60厘米,特殊情况下距杆顶25厘米。选检3装设规格(1)吊线之间连接需加蛋形隔电子(规格5吨);(2)吊线每公里需直埋接地连接必检4吊线终结及接续质量吊线在终端杆及角深大于15米时,应做终结。选检5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