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妈妈的歌》教学内容:一、摇篮曲的音乐特点。二、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勃拉姆斯《摇篮曲》、世界各地的摇篮曲以及器乐摇篮曲等。三、学唱勃拉姆斯《摇篮曲》。教学目标:一、喜爱“摇篮曲”这一音乐形式,并且愿意用这种形式进行情感表达和思想交流,理解和回报母爱。二、能够用自然的、柔和的、真假声结合的声音,同时满怀真情实感地演唱勃拉姆斯《摇篮曲》。三、掌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了解它与生活原型的必然对应关系,从而感受音乐美,体会生活美。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是欣赏和学唱“摇篮曲”。二、难点是如何使学生喜欢“摇篮曲”。教学设施、教具:多媒体音乐教室、自制PowerPoint幻灯片一套(包括音响、图片和字幕)。学生基础状况分析及对策:初一学生具有一定音乐理解能力和识谱基础,但对摇篮曲不感兴趣,因为这个年龄段没有此类生活体验,又自认为摇篮曲太浅显。另外,独生子女已习惯被母爱包围,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教学设计针对以上现状,从有震撼力的情感教育入手,深入挖掘音乐特点及其对于生活原型的直接表现力,使学生真正领略音乐美,喜爱摇篮曲,感谢母亲。教学过程:一、导课学生看大屏幕,欣赏米勒和沃维特拍的两张照片。听背景音乐,无伴奏合唱勃拉姆斯《摇篮曲》。目的:创设情境:用经典摄影作品开头,揭示主题,震撼心灵,感受母爱。同时背景音乐使学生对勃《摇》的旋律产生初步印象。二、各国摇篮曲学生欣赏各国摇篮曲片段:①《地中海摇篮曲》片段②《巴西摇篮曲》片段③《非洲摇篮曲》片段④《法兰西摇篮曲》片段目的:开阔视野,感受色彩丰富、原汁原味的各国摇篮曲,体会全人类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增加兴趣。三、摇篮曲与母爱①学生欣赏法兰西摇篮曲的CD封面,说出感受。②欣赏一组“动物摇篮曲”照片。③听老师讲她自己的故事。④在弦乐演奏的勃拉姆斯《摇篮曲》的背景音乐中,欣赏一组老师从网上下载的图片。目的:从CD封面、书上、动物的、自己的亲历、网上的图片、大山的话等全方位、多角度、大信息量地进行情感教育,为欣赏和演唱创设意境。对温绵的课堂气氛进行调节。再次印象勃《摇》。四、摇篮曲的音乐特点①学生聆听四段音乐。②讨论后回答三、四两段是摇篮曲,一、二两段不是摇篮曲。③再讨论,一、二为什么不是摇篮曲?三、四为什么是摇篮曲?④感受并总结摇篮曲的音乐特点。⑤说说生活中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具体情景,总结出“动”和“静”特征;体会并理解音乐中“动”与“静”这两个典型的既对比又协调的表现形式,与生活原型的准确对应关系,真正从音乐中看见摇篮和宝宝,体会出母亲的爱心,感受音乐的绝妙表现力目的:培养学生静心深入音乐的欣赏习惯。自主体会音乐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必然联系规律,从而提高想象力、感受力和理解力,增强信心。五、合唱摇篮曲学生选择欣赏以下合唱摇篮曲:①合唱东北《摇篮曲》②柴可夫斯基《暴风雨中的摇篮曲》③《藏族摇篮曲》④日本广岛《摇篮曲》⑤《土家族摇篮曲》(注:不一定全听,可根据时间来安排)目的:学生自主选择,培养主动性。感受和体会艺术摇篮曲的优美意境和深邃情感。让音乐美充分环绕、感染、震动学生的心灵。六、器乐摇篮曲①勃拉姆斯弦乐《摇篮曲》②豪塞管弦乐《摇篮曲》③格里格钢琴《摇篮曲》目的:了解摇篮曲的器乐形式,开阔视野。七、学唱勃拉姆斯《摇篮曲》①教师范唱。②先学最后两句。用135ⅰ练哼鸣,然后去掉中间的35,哼出1ⅰ,解决八度大跳的演唱难点。③跟音乐划拍(三角形)唱谱。④跟音乐唱歌词。⑤对声音、情绪作要求:打开、高位、统一、深情,唱好全曲。目的:学唱一首经典作品。尽量体会和表现音乐美。八、现代摇篮曲学生选择欣赏以下用现在流行的演绎方式演唱的摇篮曲以及具有摇篮曲风格的歌曲:①苏小明的《军港之夜》(对海军战士的深情)②罗大佑的《摇篮曲》(对母子之爱的祝愿)③动力火车《摇篮曲》(表现父爱)④美国“民谣四兄弟”的《绿野》(对第一次深情相遇的追忆)(以上内容根据时间进行取舍)目的:了解用摇篮曲的形式可以抒发各种深沉、温柔、细腻的情感。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九、回报母爱①学生看屏幕上的动画电子贺卡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