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梁集中学苏红琴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正在悄然变化,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在高效课堂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城区学校班额大,生源参差不齐,再加上小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教师稍调控不当,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合1、大班“小班化”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五个大组,每个大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拨尖、具有专长、反思灵敏、口齿清楚、说话流利,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做为固定的组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小组中实行副组长轮流制。2、人员搭配根据班级人数多,尖子多,后进生较少,中等生偏多的情况,我们班的小组为六人一小组,优中差的比例为1:4:1。在小组中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和差异。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要想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实处,必须合理分工,责任到人。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进行合理分工。例如:口齿伶俐的可作为本组的汇报者,朗读好的学生可作为本小组的领读者,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学习的目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2、控制时间在每次学习前,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分配恰当的学习时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防止学生为一个问题无限制的争论。3、把握学习时机往往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时时合作、时时探究,就人使产生厌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愿望便会大大削减,达到适得基反的效果。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学生往往对新奇、新鲜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选择合作学习时,不能多而滥。在教学中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相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全体性的发展。2、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思维意识,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创新的个性倾向的意志品质。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发扬民主,引起竞争是鼓励合作学习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