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研究合肥市临泉路第一小学程曲当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十年新课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得到了有力的提升,尽管如此,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仍能发现明显的问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课改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暴露出来。部分教师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但是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与课改理念脱节、相悖,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统一、不和谐,阻碍了课改的顺利实施,现从自身成长的经验与感受角度来谈谈课改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些问题,以及个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人们批评教育质量下滑的同时,也已认识到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教育改革的成败,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在教师。“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教育改革都不可能成功。”只有教师专业化才能促进教学的专业化。而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国际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也步入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许多法律法规性文件的出台,教师资格的规范化制度化无不证明了我国对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必须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必须具备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能力。作为一所学校,凡谈及发展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关注学校是否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合肥市在全国率先实行教师招聘考试制度,教师像公务员一样“逢进必考”,考试有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教学设计,还有面试上课技能考查。这种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准入门槛,也为入职后的专业化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199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它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资格证书的认定与颁布与发达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发展相比尚有不成熟的地方。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过于简单化,缺少对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的系统考察。同时,我国的教师资格证有效年限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有效期满后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重新考察。可以考虑划定教师资格证书种类,从而制定不同的测评体系和认定标准,建立不同类型的教师资格证书,如“临时语文教师资格证书”、“专家型语文教师资格证书”等等,通过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的科学性、实用性来指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应(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住平时的点滴时间进行学习,积累知识。多阅读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认识面。信息技术是一门时刻都在发展的学科,只有掌握前沿发展趋势,才能更好的服务与学生。(2)积极与老教师进行交流,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改善课堂中的不足,提高自身教学能力。(3)全心教育,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在创新中构建良好的教学策略,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个智慧型教师。(4)走出家门,到生活中去,了解身边的信息变化。多去专业的商场观察、学习了解前沿技术发展趋向。多与专业认识进行沟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5)利用现代化设备,借鉴网络资源,加强对教材体系的梳理能力,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多听名师上课,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努力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独到处理;努力经营好自己的个人成长博客,在博客中留住学习、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反思、感悟,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服务;重视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实践,用心思考,凡事多思多想,做反思型、研究型教师。要生存就有竞争。竞赛活动可以为教师搭建起一个交流提高的平台。让教师们在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进步和专长,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我们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教学竞赛,比如:优质课比赛、论文评比、说课比赛、制作课件竞赛、教学设计比赛、课改实效性作法演讲比赛、读书汇报比赛等,激活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内驱力。在活动中,我们既要注重过程指导,又要加强过程监督,确保各项活动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通过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舞台,使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竞赛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教师有意识地、审慎地对自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