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悟散发生命的活力——《天鹅的故事》教学案例介休市义安小学宋清荷《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主要讲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全篇文字优美,情节感人,令人深思,给人启迪。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选择老天鹅的破冰场面作为突破口,直奔重点,品读回味,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披文以入情,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生情。语文课标提出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中出示第5自然段后,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读了这一段话有哪些感受?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孩子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纷纷汇报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老天鹅的力量真大!”有的说:“真是一只聪明有智慧的天鹅。”有的说:“老天鹅真了不起,为了大家,不怕牺牲自己。”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我又顺势问道:“你从哪些词感受到的?”思考片刻后,一只只小手迫不及待地举了起来,有的说:“我从‘腾空而起’、‘重重地’感受到老天鹅下落的力量很大。”有的说:“我从‘像石头似的’体会到老天鹅奋不顾身,不怕牺牲。”有的说:“我从‘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读懂了老天鹅顾全大局的精神。”有的说:“我从‘第二次,第三次……’看出老天鹅它竭尽全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虽然每一次扑打都是一阵剧痛,但它没有停止,两次、三次、十次、数十次、上百次地扑打着。老天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贪生怕死,为了天鹅群作出了自我牺牲,多么崇高的精神啊!”此时孩子们已经走进了文本,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去体会,去感悟,真正做到了“咬文嚼字”。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为了天鹅群能生存下来,老天鹅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撞击那坚硬的冰冷的冰面,真是个破冰勇士!谁能代替老天鹅表达它的决心,展现它的风采?”学生阅读的欲望已经调动起来了,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找到了情感的支撑点,读得激动人心而荡气回肠。此时学生读得有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也不是学生装腔作势的结果,而是对老天鹅的崇敬,发自内心的赞叹,它是借助于对文章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借助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在学生体会到老天鹅的精神后,又进行了升华:“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词语?”(坚持不懈;无所畏惧;毫不气馁;一往无前;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学生在自我感悟,动情朗读,热情已被激发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给了学生一个思维驰骋的时间,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灵性的舞台,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情感得到了奔放。回顾整堂课,我做到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要落实这一点的关键就是对教材的把握和运用。教学中根据学生情感需求,大胆取舍,精选段落……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的学习。启迪学生读书时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入情入境。其次,注意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体现如下一些内容:品词品句,挖掘课文空白,充分体验天鹅的精神。老天鹅破冰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最震撼人心的一段文字,在教学过程中,我整理了老天鹅英勇破冰的句子,从中精心体验,然后设计问题,带领学生品文本。我抓住“腾空而起”“重重地”“像石头似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老天鹅的坚决、勇敢、奋不顾身,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