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生物学科而言,它是一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知识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响应国家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就应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在进行知识教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质的健康教育。从教以来,我一直秉承“备课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理念。因为,教书不是为教而教,应该是真正的育人。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因材施教”。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对很多问题是懵懂的。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渡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这一重要阶段。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从以下几点作以总结:一、把握随时出现的渗透时机,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无意地将生物学的理论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运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生活观的目的如在讲解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后.学生了解了呼吸系统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还是很困惑.既然吸烟吸毒有害健康,为什么身边还有那么多人吸烟.青少年的吸烟率也在逐年上升,一些青少年甚至把吸烟当成成熟的标志。我没有一味强调吸烟吸毒的害处.而是布置家作让学生自己回家上互联网搜查吸烟吸毒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毒副作用.准备下一节课上进行交流。在课上,学生积极上台交流,师生一起学习。最后学生呼吁:为了自己、家人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保障社会安全.请大家一定要禁止吸烟.拒绝毒品。二、考虑教育对象的易接受性,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性比较强.如果强行灌输一些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学生不容易接受但是在生物课上结合人体生理卫生和遗传学知识进行讲解.知识的客观性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思想教育,学生容易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以至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讲到身体要到25岁左右才发育完善.阐明我国为何实行晚婚晚育的生理学基础:课堂上在分析了遗传病的成因后,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为何把“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提升到法律的高度.并非不讲人情,棒打鸳鸯;讲到生态平衡的调节时,可以给学生强调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像这样一些具有思想意义的内容.在生物教学中进行,要比单纯的进行纪律教育道德规劝效果要好得多。三、结合青春期发育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二生物课上.教师经常看见一部分学生偷偷翻阅“人的生殖”.这一现象表现出处于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的青少年,伴随着生理的快速发展,他们的性意识萌动,性心理上表现出了“神秘感”和“好奇感”,对性知识开始感兴趣,十分渴望了解性知识.对异性也有着较强的交往欲望作为生物学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现象,为避免学生盲目地从一些媒体中猎取不健康的性知识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我认为把青春期性心理卫生教育结合到生物学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理变化.认识到男孩遗精、女孩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要正确看待.不必恐惧和担心。破除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了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性心理。男女同学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自尊、自爱、自强;如果对性知识发生兴趣或产生疑惑不解的问题.要主动找家长或教师谈心,或从科学读物中获得指导:要努力提高对各种有害影响的抵抗力.认识到早恋的危害.预防爱滋病及其他性病,正确对待异性交往,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立志做一个有意于家庭和社会的人但由于青春期心理具有脆弱性、冲动性、不稳定性.对外界刺激还是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当这些不良情绪反应时间过长时.最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由于家长或教师不能正确识别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迹象.不能及时进行开导。导致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