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管理大变局系列报道之一:基层农技站摆空城农资零售商挑大梁农药经营卖技术、卖服务的观念深入人心,但从业者多无农技背景,素质偏低,缺乏培训南方报业新闻时间:2010年04月15日来源:南方农村报编者按据悉,农业部目前正在着手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这是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农药行业发展的契机。南方农村报作为专业农村媒体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和政策走向,近日专程派出记者奔赴广东各地调查了解农药行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反映业内人士对法规修改的利益诉求,揭示行业亟待弥补的制度漏洞,以期为《农药管理条例》的修改提供参考和现实依据。□南农记者易旸杨晓峰在从事农资经营前,有着10多年的电工经历。2009年10月,他因原单位效益不佳被迫下岗。为了维持生计,两个月后,他拿出多年积蓄在阳山县黎埠镇开了一家门店从事农资批发和零售。“入行”不足半年,杨晓峰并不讳言自己的农技知识非常匮乏。今年3月,同样对农资经营知之甚少的梁土盛也在该县杜步镇开张门店“试水”农资生意,不过他将业务交由此前一直在外打工的儿子打理。在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的黎埠镇和杜步镇的27家农资批发和零售店当中,其中5家的经营历史不足一年,而他们的背景与杨、梁二人也大致相当。在他们看来,做农资生意虽不容易,但在找不到其他生财门道的乡镇里,这是一份养家糊口的不错行当。阳山县一些资深农资经销商介绍,由于2007年末及2008年初,农资价格猛涨,不少经营者发了大财,这吸引了不少门外汉“下海”,他们被业内称之为“新手”。据估计,这些“新手”的数量约占阳山基层零售商的三成。在经销商眼里,零售商数量的增加并非坏事,对于农民而言,竞争的激烈或许也能让他们享受到价格上的优惠。不过,正如该县从事农资批发30多年的黄基田所担忧的,当前大多数半路出家的零售商普遍缺乏系统的农技专业背景,接受相关培训的机会也非常有限,但正是这批人承担着基层农技推广的重任。经销商担当农业推广重任虽然是一名“新手”,但杨晓峰并不认为自己会比“前辈”们做得差。在他简陋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农化技术指导类的书籍,一本连接网络的11寸笔记本电脑是他的得力助手。“刚开始确实不懂,附近的乡亲们懂得都比我多,但现在我可以教他们怎么施肥用药了。”4月11日,忙碌的杨晓峰并不在意向记者提及自己当初的窘态,通过几个月的“恶补”,他现在信心满满。面对不时前来购肥买药的农民,他都要详细盘问和叮嘱一番要点,举手投足之间,俨然行家里手。“现在卖的就是技术和服务,做的是回头客。”看着生意有了起色,杨晓峰逐渐悟出其中门道,他还添置了一辆配送车,免费为附近村民送货。与农资打交道10多年的杜步镇零售商陈平也深谙此道。对于缺乏经验的农民,在推荐用药之余,他甚至还会跟踪服务。用他的话讲,“小心驶得万年船”。在记者所调查的零售商中,不管是“新手”还是“前辈”,“做好农化服务”的经营之道已是业内普遍共识。“基层农资经销商和零售商已成为农技推广的主力军,对许多新产品、新技术的普及功不可没。”该县阳城镇经销商朱立明一语概括了当前农资经销界的现状。而官方调查结论也证实了这种观点。2008年,农业部公布了对20个省市的352名农药管理、经营人员以及151名农药购买人员进行的农药专项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当前农药市场中的经营网点已经成为农药推广的主渠道,在《农药管理条例》中规定的7条销售农药主渠道中,绝大多数是个体农药经销点,并且“实实在在地承担着应当由技术部门所承担的技术推广职能。”零售商半路出家素质偏低然而,屡屡曝出的药害、售假、农残超标等农资纠纷案件,反映出来的却是当前基层农药经营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的尴尬事实。“这与准入门槛低有很大关系。”黄基田对阳山的情况心知肚明。近几年来,农资经营者只要交200元,由县供销社开具一纸委托书,便可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农业部门并没有严格审核经营者的资质或进行相关的培训。”杨晓峰也证实,去年12月到供销社交钱领委托书时,有关负责人称没有时间搞培训了,要杨利用闲暇时间自学相关农化知识。不少经销商透露,2004年以前,县农业部门曾集中组织农资经营者进行过相关业务培训,同时还收取600元培训费,学员需通过相关知识技能考核方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