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承留一中李冬棉[教学目标]1、了解《伊索寓言》,理解寓言的特点。2、通过分析情节,理解寓意。3、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获得丰富的人生启迪。4、发挥联想和想象,理解寓言和生活的关系,学习续写寓言。[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3[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到《伊索寓言》,大家并不陌生,我们这学期一直在读这本书,那么谁能说说你对这本书的了解呢?生说。师出示课件,介绍。伊索,弗里吉亚人,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动物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他与克雷洛夫(俄国)、拉·封丹(法国)和莱辛(德国)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2、读了《伊索寓言.》,你认为寓言有什么特点呢?生说,师出示课件,展示。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3、大家对寓言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将来提升一个层次,对如何阅读和写作寓言有一些新的认识,下边我们以两则伊索寓言为例来实现这个目标。二、分析情节,理解寓意。1、放朗读录音《赫尔墨斯和雕像者》。2、出示生字,抽生注音,纠正后齐读。宙斯赫拉饶头粘住庇护3、刚才的朗读好不好?好在哪里?请大家也模仿着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并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一遍。说出寓意:最后一段。4、结尾作者说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那么赫尔墨斯是不是就是这样的人呢?从文中哪些情节可以看出来?生解说,师在白板上标划。如果学生答得不好,师从以下问题切入引导:思考:①“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②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③一个银元是贵还是便宜?师总结:从前文的情节可以依次看出,由他来到人间的目的,到他先问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以及笑问和自己的所想可看出他的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而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可见他的不为人所重视。(出示课件)可见作者的情节与寓意相照应。三、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1、听《蚊子和狮子》朗读录音,模仿朗读自由读。2、去掉故事结尾揭示寓意一段,学生自己分析故事情节,结合生活实际,自由概括寓意。生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补充:⑴.蚊子战胜了狮子,但蜘蛛却战胜了蚊子,说明一物降一物。⑵.蚊子虽战胜了森林之王狮子,却败在蜘蛛手里,说明强中自有强中手。⑶3.虽然蚊子是偶然撞在蜘蛛网上,但它的失败也是骄傲的必然结果,说明偶然之中有必然。⑷.蚊子是很聪明,但也有失败的时候,说明智者也未必常胜。⑸.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激励我们要自信,敢于挑战强者。四、理解寓言写作特点。1、如果寓言只是有结尾寓意一段,这还能叫寓言吗?2、如果改动情节,寓意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出示课件,改动后的情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生说后师总结:《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没有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反过来,要表达什么样的寓意,就要构筑与它照应的情节3、如果这样改动《蚊子和狮子》,你还喜欢吗?为什么?蚊子去和狮子挑战,它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打败了狮子。然后高兴的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