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自主互助型”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该因材施教机动灵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实际情况对自主互助学习的引导也要不枸一格。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自”即体现在“自己”、“自由”,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主”即体现在“主动”、“主见”、“独立”的前提下主观学习。那么“互助”主要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探究学习的形式。我觉得“自主、互助”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值得大家尝试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也易于引导。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教科书的内容,而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表达、归结等获取的并且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活知识。通过互相讨论,共同探究表现出自己的见解与感悟。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觉完善、构建、武装自己,并获得更高层次的新发展,又为今后更好地接受终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便于教师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便于教师不断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水平与能力的共同提高发展。“学生是数学课堂中真正的主角,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不是自学,而是个性化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决定的自觉能动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自主互助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既需要学生真正地自主、能动地学习,又需要教师的适时、合理的指导,达成一种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是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切要点”,因此小组合作的前提是学生要齐心,深知小组合作的意义与重要性,并需要老师进行实际指导,并给予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而不是所有人的思想受其中一个或两个人的影响,更要鼓励其团结合作,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才更有实效。另外小组的分组,组长的认定,小组成员的协作也至关重要。由于受座位以及小组个数的限制,小组的分组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平均,因此要适时进行小组的交叉以及变换,避免有的小组实力较弱而长期信心低落。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要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还要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尽量利用课上有限的时间让每组每个同学都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同学也有在大家面前展示的机会,帮助其树立自尊心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