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等待花开的时节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一份信念鼓励你走向成功。因为只有了信念,才能拔起擎天的巨木,才能升腾冷漠的生命,才能裸露许多灵魂,以及在长长的黑夜袭来时也有耐心期待天光。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对教育对象的信任及其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性格与天赋更是迥异。德育就如同老师播散在孩子心间的一粒粒种子,要想开出形态各异却都芳香可爱的花朵,我们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等,智慧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让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就在昨天早上,我收到了一份孩子的“礼物”。上语文课之前,戴同学对我说,老师你昨天看到我玩的那张卡片我忘在宿舍了。我有一丝的不悦,因为昨天我已经明确告诉他,这张卡片会不会被没收,关键在于他自己。我给了他一个机会,请他今天上讲台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述卡片令他爱不释手的理由,并且赢得同学们的掌声,那么卡片将安然无恙,但是不允许再出现在教室。如果没有掌声,当场销毁。但是在看过他准备的文字之后,心中的不悦顿时消散,我这样处理,最初是站在语文老师的角度上,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他写作的关于卡片上的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的故事,文笔模仿专业的足球评论员,结构完整、语言细腻,胜过他平时写的任何一篇作文。我想我的目的有一半已经达到,不必过分追究细节。在接下来五分钟里,他站在台上娓娓道来偶像的人生历程,同学们在下面屏气凝神,专心听讲。从他们表情的细微变化中,我想有一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演讲在“人生就是这样,有起有伏,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惜脚下的路。”这样颇具哲思的话语中结束。不约而同地,全班同学给予了他掌声。接着,我让三位同学评价戴同学刚才的演讲。首先请了一位座位离他较远的颜同学,他说到:“原来觉得他挺糙的,真没想到他情感还蛮细腻的。”一句话引发了全班的笑声,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第二位我请的是他的同桌邵同学,他说:“他准备了很长时间,我从来没见过他这么认真地写过作业。”的确,戴同学自身学习基础、学习习惯都和其他同学有一定的差距,在大多数孩子眼中,他并不是一个好学生的代表,但是他用了颠覆一词来形容对戴同学的看法。最后我请了我的语文课代表,曾经他们因为课代表劝他不要讲话而闹矛盾,课代表说:“我想他是因为喜欢,才会这么认真。只要他认真,他一定能行!”在同学的掌声中,我看到戴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在这样的氛围中,我说道:“老师今天最大的感受,除了惊讶、赞叹、更多的是抱歉。开学三个月,和你说得最多的就是端正学习态度,到今天才知道你喜欢足球、喜欢贝克汉姆、有着评论员般的文笔。今天让大家重新认识了你,保持这种状态,你一定可以绽放更多的光彩!”短短的五分钟,我想对于这个孩子的影响会是深远的,所有的孩子以及我自己都在这五分钟里,发现、改变和成长。太阳总在有信念的地方升起,月亮也总在有信念的地方朦胧,信念是永恒的微笑,使你的心灵永远充满激情,使你的双眼永远清澈明亮。教师就像一颗星,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眩目,没有白云那样高远,但从来无怨无悔,与世无争,总是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奉献那份光和热。李希贵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说到:我们太看重把一个孩子塑造成什么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他们实际上可能会成为什么,因为基于他们的基因,综合他们的素质.循着他们的兴趣,我们其实可以轻而易举地帮助孩子们实现属于自己的成功。成就属于自己的未来。但是,我们过分高估了教育的力量,于是,我们常常闭上了发现的眼睛,总希望时不时地拿出教育的法宝来,和成长的规律作一个较量,结果却是吃力不讨好,成了我们自找的烦恼。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无论是哪门学科的老师,是不是班主任,德育都是我们的责任。常想什么是德育,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学校德育的定义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