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新得体会2秦敏VIP免费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新得体会2秦敏_第1页
1/3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新得体会2秦敏_第2页
2/3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新得体会2秦敏_第3页
3/3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心得体会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我有幸参加了人社局在西安文理学院举办的专业课培训。我怀着拓展知识面的初衷听了陈教授给我们讲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课。陈教授的精彩讲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受益非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刻了解,现谈谈我对老子思想的初步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一、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与《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在我小时候看过一些蔡志忠的系列漫画,其中就有一本老子说,这是我第一次对老子有所了解,虽然是一本漫画,但也让年幼的我对老子的思想有了一个侧面的认识。它以通俗的语言阐述了老子的宇宙观、价值观。老子的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这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个场景,老子问他得小弟子:“你身上什么东西最硬,什么东西最软?”弟子想也不想的回答:“牙齿最硬,舌头最软!”而老子则张开他牙齿掉光的嘴,伸出舌头说:“你看,我到了这个年纪,牙齿都脱落了,舌头却完好无恙。”老子指着大树和小草说:“大树比小草刚强吧。”弟子连连点头,老子说:“可是台风来的时候,大树都被吹倒了,而小草缺完好无恙。而风无形无体,却能将大树连根拔起。水可方可圆,能怀山襄陵,这不是说明了刚强未必是强,柔弱才使真正的强吗。”这正体现了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老子把矛盾看成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提出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认为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作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具有消极性。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去继承发扬它。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虽然只是了解的皮毛,但仍可感受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老子能够看到事物的反面,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人生道路上,我们也应该多站在多方面的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全面的看透事物的本质,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1二、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新得体会2秦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