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醉人读书最美数学专业毕业的我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五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因为我专业不对口,业务不熟练,管理没经验,所以工作起来总是手忙脚乱,感觉身心疲惫,学校一布置任务,例如:公开课,演讲比赛等活动我就感觉害怕,有压力。内心埋怨过,想逃避过,也曾设想如能迎刃而解就好了,但又不知如何使自己快速成长,在这迷茫之际,王校长组织了全校师生共同读书活动,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仿佛是在聆听一位智者的谈话。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作者所处的年代变化很大,但他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师来说并不过时。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例子: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那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书中提到:“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这些话犹如黑夜中的明灯,指引我在教育的汪洋中寻找到成功的彼岸。的确,我们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正因为这种有限它牵制住我们思维的前进,让我在为一节数学课冥思苦想半天后却一无所获。然而如果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儿童的心理学、教育学乃至更精深的知识能够了解得足够多的话,那么在面对每一次的数学课备课时,我会游刃有余,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更提高了质量!有了广大的知识背景,我们才会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如果我们每天把各种工作都当任务完成,疲于应付,整天追着各种事,那是辛苦的。但如果我们能够换一种心态,把工作当成希望与追求,那情况自然就大不相同了。把读书当成一种信仰、当成一种等待中的希望,这样才能乐此不疲。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