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詹天佑主备学校: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课型:阅读课审核:集备主讲:姚瑾使用学校: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使用教师:姚瑾执教时间:2012.11执教班级:六(5)班【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指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第二段(第2——6自然段):叙写帝国主义者对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进行阻挠、要挟、嘲笑,詹天佑硬是接受任务,提前竣工,给了帝国主义者有力回击。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狂妄自大和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使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卓越才能相结合的产物。在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时,着重说明,他的创造性的工作,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课文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朴实明白,修筑铁路部分尤其写得具体生动,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詹天佑在修筑铁路中遇到哪些困难,是从以下三个小问题去阐述的:1、在勘测线路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为什么能这样做?引导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语、行动以及想法的语句,体会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张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2、在开凿隧道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可边读边试着画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着重引导学生说说什么叫“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什么叫“中部凿井法”;从而体会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的意识。3、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引导学生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大胆,方法的巧妙,从而感悟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佑、蔑、嘲、勘、攀、讥、浆、岔、铜。3.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争持、要挟、轻蔑、勘测、岔道、竣工、藐视”的意思;辨析“争夺、争持”的不同意思并造句。4.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学习重难点】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2.顺着作者的思路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及思想内容。【课时安排】两课时1【资料链接】1.詹天佑(1861-1919)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号眷诚,字达朝,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广东南海。1872年赴美国留学,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回国后,参加修建或主持修建京奉铁路、京张铁路、张绥铁路、川汉铁路、粤汉铁路和汉粤川铁路,任工程师、督办和交通部技监等职。其中,于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今京包线北京至张家口段)。通过京张铁路的修建,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铁路工程师。1916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2.八达岭:长城关口之一。在北京市西北延庆县南部。军都山高峰之一,海拔1015米,形势险要。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居庸关:旧称军都关,蓟门关。在北京市昌平县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控军都山隘道中枢。形势险要,向为交通要冲。京包铁路经此。两旁翠峰重叠,林木郁茂葱苍,有“居庸叠翠”之称,旧为“燕京八景”之一。【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佑、蔑、嘲、勘、攀、讥、浆、岔、铜。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初步体会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