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作业内容:【教学目的】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5、续写这个故事。【教学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动画、PPT。【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高尔基图片:师:大家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是高尔基。高尔基是什么人?高尔基是苏联著名的作家。上次课,我们学习了《灰雀》,《灰雀》讲述了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板书:小摄影师。)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⑴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⑵学生拼读,互相纠正。⑶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⑴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基、侧、辆、卷。⑵学生书写,教师巡视。⑶让学生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1、集体拼读。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二、范读或朗读课文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生自读课文,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3、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人、什么事情?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高尔基小男孩照相没带胶卷忘带胶卷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1、师: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很难吗?提示:高尔基很忙,而且门口有人不让小男孩进去。2、师:小男孩是如何办到的?提示:扔纸团。3、师:这说明小男孩是怎样一个人?提示:很聪明、大胆。4、师:小男孩在纸团里怎么称呼高尔基?说明了什么?提示: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5、师: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提示: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6、师:高尔基问是不是小男孩扔的纸团,小男孩在回答时也很有礼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提示:他鞠了一个躬,提出要求时使用“请”字。扔小纸团显得不太礼貌,但从小男孩子的举动,可以知道他是没办法才这样做,他其实是个很懂礼物的孩子。7、师:小纸团扔进来时,高尔基在做读书,他有没有生气?有没有答应小男孩的请求?他怎么说?提示:没有生气,他答应了小男孩的请求。他说:“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8、师:高尔基很忙,而且正在读书。为什么他愿意答应小男孩的请求?而且答应得那么爽快,说明了什么?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9、请复述这部分主要内容: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小男孩扔纸团请求给高尔基照相四、学习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1、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第二部分。2、师:高尔基答应了小男孩照相的请求,小男孩就进来了,见到了高尔基。请看这个句子“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说明了什么?提示:说明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的惊喜,他要好好看看高尔基是什么样子,同时也说明他很崇敬高尔基,他见到高尔基,很开心。3、师:小男孩是专门来给高尔基照相的,我们看看他的水平如何?他是怎样照的?前面说他是十岁左右,他到底行不行啊?学生讨论。提示:⑴小男孩请高尔基坐在沙发看报纸──说明小男孩很熟悉怎样摆姿势,他照相应该不是第一回。而且他敢于提出给高尔基照相,说明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