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艺术能力的研究》教学实践课2014年春期《踢踢腿弯弯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踢踢腿弯弯腰》属于一年级下册(湘版)“造型·表现”教学领域课程,让学生初步尝试用不同工具、纸张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平时看到的人物形态用撕——拼、摆——贴的方法表现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环境我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课后拓展环节,玉米秸杆、稻草等对农村孩子是很熟悉的材料,能否作为新型的美术材料就需要学生去发现,玉米秸杆和本课的纸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长条状的,但是玉米秸杆能把平面的人物立体化,即能加深学生对运动人物形态的掌握,又能激发学生对美术材料的一个新的认识,从而使他们从小形成探索的习惯!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基本年龄在6-7岁左右,相对认识和表现能力都处于一个初期阶段,本课在重点学习人物形态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撕、拼、粘贴等基本技法的掌握。同时对各种纸(报纸、彩色手工纸、彩色卡纸、包装纸、宣传纸)的性质、特点的认识和感知,在粘贴的过程中学会和掌握常用粘贴剂(胶水、胶棒、胶布、双面胶)的用法及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人的基本结构,学会撕、拼、摆、贴的基本方法,加强人物动态的记忆。培养学生动手及创作能力。过程与方法: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素材。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平时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用折、撕、拼、摆、贴的方法对人物动作的表现。教学难点:对运动中的人物动作的捕捉、再现、表现。教具:课件、教师范作、各种纸、双面胶、胶水等。学具:纸(纸、彩色手工纸、彩色卡纸、宣传纸、纸盒等)、粘贴剂(胶水、双面胶、胶棒等)。教学思路:听赏导入——引导观察——分步讲解——学生创作——交流评价——课后拓展。教学过程:课前互动交流:谈谈学生们平时喜欢的运动。一、听赏导入1、通过课件出示《健康歌》,让学生跟着一起做。2、提问:怎么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1/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艺术能力的研究》教学实践课2014年春期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总结: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早睡早起;(2)坚持运动。引入课题二、学习探究(一)初探自学课件出示范作,教师指导学生欣赏观察。出示问题:(1)图上的人物都在干什么?(抽生回答)(2)这两副画和我们以前的画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让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将他们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个代表起来说给大家听。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的画是撕纸粘贴画,所用的材料是各种纸,用撕、拼、摆、帖的方法完成各种运动人物的动作。(二)师导跟学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运动的人物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的?以及这些纸条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并总结:都是一些长方型的纸条,是用手撕出来的。教师示范撕纸条的方法,学生跟着做。(板书:撕)。2、纸条撕出来之后呢?是不是要拼啊?拼之前来了解人的基本组成部位。(课件出示:头、躯干、上肢、下肢)教师拼摆课件中人物动态,并讲解如何修改。(板书:拼、摆)3、教师示范贴的方法,并提示学生胶水的用量,双面胶的用法。教师再强调一次作画步骤:“撕、拼、摆、贴”三、学生创作。(一)课件出示运动的图片激发学生创作激情(二)出示作业要求:春季运动会就要到了,请同学们把自己所要参加的项目用“撕、拼、摆、贴”的方法表现出来,看谁是我们的运动会冠军?(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注意学生技法上出现的一些错误操作及时纠正,提示学生在造作的过程中注意废纸的处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四、交流展学请同学们现在小组内交流评价,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件最好的作品来参加我们班的“运动会”。(出示课件:运动场图片,播放《运动员入场曲》)学生互评(引导学生说出作品的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教师讲评(说出撕纸粘贴画的特点,给学生积极的语言去鼓励)。五、课后拓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材料的形状和长纸条的形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