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课程主要包括教育的境界、教师的素养、教育的艺术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从“师范”的意义、中美教育的差异、好教师和好学生的标准出发,提出教师及其培养的学生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以及教育的追求和教育的境界;第二部分内容从教育的本义出发,分析了教育的规律,提出了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的素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和切身教学体验,阐述了教育的艺术。整个课程贯穿了怎样做一个好老师的主题,主讲者力图通过自身对“教育”独到的实践、探索与认知体会,激发广大教师的思考,还教育的本义,不断积累各自教育的艺术,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第一讲师范的意义与教育的境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裴纯礼2009年3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一、“师范”的意义㈠“Normal”与“师范”的由来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师范作为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最早起源于17、18世纪的法国和德国⒈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文理科顶尖人才而闻名于世,其宗旨是“优秀的思维方式”与“优秀的教育机制”有机结合且相得益彰,为国家培养教师、研究人员和较高科学素养的行政人才总校分3处,分别坐落于花都的于勒姆大街,朱丹大道和蒙突奇区,还在外省郎寨和富尔于夫设有分校(占地3000亩)学生一入学就自动获得“实习公务员”身份,4年学习期间可享受两年的停薪假期,可出国深造或深入研究专业;毕业后,必须为国家企事业单位服务6年该校在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培养出不少杰出人物•总统蓬皮杜•前总理兼国民议会主席洛朗·法布留斯•1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近10位数学菲立兹奖•生物学、哲学等领域的名家大师•……⒉“Normal”与“师范”在中国“Normale”最先被翻译成日文,用的中文字符“师范”。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师范最早出现于汉朝扬雄编著的《扬子法言》:“师者,人之模范也。”㈡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与校名的由来戊戌变法前夕,梁启超起草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就提出设立“师范斋”的设想,并疾呼:“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继承和发展了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强调“办理学堂首重师范”,创设了含师范馆在内的京师大学堂(1902年12月17日)。1923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式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师范”的英文翻译选用了“Normal”;征求过1919年来中国讲学的美国教育与哲学大师杜威,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主任孟禄,日本教育大师的意见,最后定为“BeijingNormalUniversity”。是世界上第一所同时使用Normal和University的大学。㈢“师范”的意义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法国高师校长:立足创新。好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好书,而应一生“为人师表,为人模范,为人表率”。好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满足于教好书,只是一个“教书匠”;好的老师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与学生做心灵的沟通,应成为学生心灵可以信赖的港湾;好的教师应努力自觉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尤其是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能力。㈣好的校风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保证习惯就是素质,好习惯就是高素养!⒈好的校风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保证一个人的习惯是从幼儿园开始养成的;儿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将一辈子起作用儿时养成的坏习惯,到大学、研究生、工作阶段就很难改了(古语:浪子回头金不换)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校风对一个人成长不同阶段的作用(习惯、知识、人格):•约束作用(外因:必然与潜移默化)•熏陶作用(内因:潜移默化到自然习惯)⒉三种毕业生•随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用自己的理念去影响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改造环境提问:哪种人最难?您属于那种人?案例:一个北师大校友在西北的故事⒊和谐的学术氛围是润育大师的基本条件中小学•再好的种子没有好的土壤、空气、水和养料长不出好的庄稼•为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培养未来大师的好苗子贡献力量大学•只有能润育大师的地方才能保证引进的大师真正发挥作用•为培养社会需要的、能上能下的人才,为创建培育大师的氛围贡献力量二、好教师的标准㈠好教师的标准⒈传统的标准(也是目前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