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训练能力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入乡随俗”表明了()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答案:C2.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④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3.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A.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D.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答案:B4.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应该是()A.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让本民族文化在竞争中自生自灭B.维护和保持本民族文化,坚决抵制外来文化C.既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D.敢于否定自己落后的民族文化,勇于接受先进的外来文化答案:C5.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A.印刷术的发明B.电子和网络的发展C.印刷媒体的推广D.报纸、杂志等的出现答案:C6.春节拜年,潮汕人相互祝愿新年大吉,有“换柑”的习俗,至今仍然保留着。从“换柑”的习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具有()A.创新性B.传播性C.民族性D.继承性答案:D7.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C.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答案:B8.我们对待传统思想所采取的正确态度是()A.原封不动地承袭B.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全部抛弃D.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答案:B9.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道理是()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C.书本和实践都是文化创新的来源D.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答案:B10.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是()①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②文化竞争又排斥文化合作的过程③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1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解析:A项是指两者的区别。B项对两者的特点认识错误。C项没有准确、全面地概括出两者的共同点。该题应选D项。答案:D1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这是因为()A.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解析:“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是一味地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割断了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联系,所以是错误的。B、C、D三项都没有正确说明题干所指的原因。答案:A二、双项选择题13.“仁者爱人”出自《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材料()A.说明思想意识是永恒的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D.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了B、D两项。答案:BD14.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是因为()A.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的特定功能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D.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解析: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故A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答案:BC15.徽商纵横明、清两代300多年,其从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