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人:谭方方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相继走上政治舞台。为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制度,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这一时期音乐在唤起民众、凝聚民心、改造中华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华夏民族的惊醒、腾飞华夏民族的惊醒、腾飞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忞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学堂乐歌主要内容为宣传:爱国思想-----“抵御外侮、富国强兵”女权思想-----“女子自强、男女平等”科学文明思想-----“宣传自由民主、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反映学生生活等”思考:《送别》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在音乐当中体会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李叔同简介(1880-1941)•音乐家、戏剧活动家。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物——《音乐小杂志》,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除音乐戏剧外,在书法、绘画篆刻及诗词等方面均所擅长,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乐歌代表作品:《春游》、《西湖》、《春景》、《送别》、《忆儿时》、《早秋》。对比韩磊演唱版本《送别》与童声合唱版本速度、力度、情感以及另有什么不同的画面?赵元任简介(1892—1982)•江苏武进人,著名语言学家、作曲家。•“五四运动”后,他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民主爱国精神,成为我国近代艺术歌曲中的珍品。•代表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海韵》等。请问:歌词反映了中国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采用了中国吟诵四言诗的节拍此处采用西洋调式聂耳简介(1912---1935)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后的两年里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开路先锋》《大路歌》《卖报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在全国广为传唱,对激发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聂耳的创作生涯只有几年,却给世人留下许多珍贵的音乐作品。请根据所学知识填表:作品题材曲目名称风格创作年代爱国主义工人斗争生活百姓苦难生活儿童生活《义勇军进行曲》进行曲1935年《开路先锋》进行曲1934年《铁蹄下的歌女》悲伤地1935年《卖报歌》天真地1933年开路先锋是中国最早的工人歌曲,作于1934年,当时聂耳仅22岁,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他深入工人中,亲身感受到工人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和乐观主义精神。1、体验创作:现在要请同学们来当一回新学堂乐歌的创作者,请结合校园生活创作歌词,用现成的《送别》曲调进行填词创作。填词时要考虑:音乐的乐句与歌词的句逗相吻合。一字多音时要用连音线。尽量先以模仿原曲为主写作。可以自己遍歌词,也可以用古诗古词或其他现成的歌词。小结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证明了音乐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也证明了音乐的时代感是多么鲜明、强烈。正如音乐家马可所说:“革命歌曲是这样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时代生活中最尖锐的矛盾,最本质的事物。”音乐先辈们在社会变革中学习和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也正是因为他们不懈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