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时间:结果: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列宁斯大林1936年通过新宪法,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斯大林模式形成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联成立(1922年)社会主义工业化: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6日领导人:列宁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性质:社会主义革命特征: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政权: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主席。巩固政权的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争。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争。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历史意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1、列宁新经济政策、列宁新经济政策时间:时间:19211921年年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展商品经并存,大力发济,促进国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展商品经并存,大力发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政权。生的政权。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22、苏联成立、苏联成立19221922年,年,全称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早加入苏联的: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最早加入苏联的: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扩展到克兰、白俄罗斯。后扩展到1515个加盟共和国。个加盟共和国。19171917年以前年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埃俄国简称“苏俄”。19221922年“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年“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盟”,到1991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苏联新宪法:1936年新宪法的基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8年—1937年,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利: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弊: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四、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1、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A突出发展重工业B实现农业集体化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只允许公有制经济2、1936年以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A高度集中B广泛民主C新经济D高度自治3、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表明他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