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怎样读懂学生VIP免费

怎样读懂学生_第1页
1/2
怎样读懂学生_第2页
2/2
怎样读懂学生新课程提出了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学生、关注学生、适应学生学习的要求,并逐步为广大教师所理解、接受和践行。再者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教师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教师工作的独特性就在于他的对象不是物,而是有头脑、有个性的青少年学生。因此,教师不仅应当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且必须研究学生要“读懂”学生。只有具备了优越的主观条件,又熟悉客观对象,才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如果不去研究学生,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和他们的要求,那么,教学工作就必然带上浓厚的主观随意性,其结果势必造成工作的失误而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心目中“好教师”的标准。有关的调查资料表明,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一般应具备以下特点:热爱、同情、尊重学生;知识广博,肯教人;教学方法好;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学生对教师的下列表现是反感的:讨厌并经常责备学生;没有同情心、把学生看死;上课拖时间,上完课就不理学生;教学方法呆板、枯燥无味;偏爱、不公平等。此外,作为科任教师,还必须研究学生在本学科学习中的一般规律和各阶段的特殊问题。那么,一线教师怎样去读懂学生?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与儿童打交道,但我们真的能听懂他们吗?“悟道”是为了“得道”,要获得真正专业成长的我们,也只有不断地扣问自己的教育理念,专业地读、用心地读、智慧地读,在读中逐渐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自己对教育的解读。正视读懂儿童的价值。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就曾经这样指出学生不可小觑:“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因此我们教师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自身的理解。为什么我们苦读书本,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诞生的精心预设,课堂上却不得不中途搁浅?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被学生一个个“茫然的眼神”撞击得再也没有勇气重复?为什么我们唠叨了千万遍的规则,强调了千百遍的方法,到了该用武的时候,却总是看不到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最根本的原因是否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地读懂学生呢?学生的心理又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个体之间存在个性差异,要实现成功的教学更离不开对学生的研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捕捉学生的目光?如何吸引学生的视线?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何点燃学生的熊熊的学习热情?只有当我们在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目光,才会从书本,转向了生本!我想波利亚的这句话可以给我们最大启示: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在教学中寻找被我们渐渐遗忘的童趣,去细心发现虽然粗糙但可贵的儿童思想萌芽,倾听原生态但充满生机的智慧心声,共同体验:学生创造的精彩与成长中的挫折,我们才可能分享到学生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和成功的自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怎样读懂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