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中转化学困生近年来,随着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也就是说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整体的发展水平是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因素。而在一个班集体中,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达不到及格或优秀水平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学困生。这些学困生有的不按时完成作业,屡教不改;有的书写习惯差,字迹不整;有的调皮捣蛋,不思学习。往往因此而破坏了教师的心情,影响教学情绪。所以接受一个新的班集体,转化学困生至关重要。农村小学的学困生较城镇小学的学困生更加难以转化,因为他们的家庭教育力量和水平都很有限。他们的家长既要忙于农活,又要保证家庭的经济来源,能顾上孩子的吃喝已是不易,根本谈不上家庭教育。这样一来,班级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了我们农村学校教育的难题和关键。因此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现就自己多年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关于学困生转化方面的所做所得,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多关心学困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在与其交谈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而不是处处针对他,和他过不去,让他从心里理解大家的做法。当学生没吃早餐饿肚子时,给他买一个面包;当学生划伤时,给他擦洗血迹;当学生受了委屈时给他安慰;当学生气馁时给予鼓励,当学生“想不开”时予以开导;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及时纠正......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小插曲无不昭示着教师的爱,如春风、如细雨、如涓涓细流,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二、多与家长沟通但不能过多依赖家长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尽量能够对子女多一些思想教育,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关注自己的学习,自己不能辜负老师、家长的厚望。但是,教师又不能过多依赖家长来转化学困生,如前面所说,现今农村孩子家长的工作除了忙于农活外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忙在建筑工地、工厂上,早去晚归。下班了,只能看看孩子的家庭作业知否做了,根本管不上质量,有的甚至只是问问,连看一看都做不到。另一类是在外地务工,留下老人在家里看孩子,指导孩子学习的事情更谈不上。所以教师若把希望寄托在家长身上,只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最后使自己对学困生失去了信心。三、找到学困生学困的原因,对症下药多渠道了解学困生学困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认为导致农村小学生学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智力因素。对确实是智力有问题的学生应降低要求,不必要求其完成过多、过难的作业和练习,只需从最基本的字、词、句,课本上的例题等着手即可。2、学习习惯差。部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总是拖拖拉拉,贪玩、等、靠思想严重。如自认为老师可能检查不到我,少写两道题老师发现不了等情况,总抱着侥幸心理。像这样的学生,老师就不能放松,应该多提问,多检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做作业不爱动脑,只图完成任务,敷衍塞责。对于这类学生,他们的作业最好面批面改。4、本身基础差、书写习惯也不好,拼音掌握又不牢靠,书写笔顺常常出错,成绩长期难以提高,以至于自暴自弃。教师应在班级中为这些学困生寻找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其同桌,充当小老师,帮助进步。另外,老师也要多辅导,多纠正。四、有效利用在校时间很多学困生学习效率低,写字慢,自己管不住自己。教师可以把他们的座位排在前面,和自我约束能力、学习习惯好的同学同座,让他们学习效仿,碰到简单的问题也可方便请教,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监督管理,提醒其认真听讲,专心做作业,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抓住课堂时间。五、抓住时机予以表扬及时发现学困生某方面的长处,哪怕是些许的进步,也在班上给予大力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赞许的目光,聆听到鼓舞的掌声,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增添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六、教师不能急于看到成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之所以会成为今天这样,也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所以只要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持之以恒,有耐心的进行教育,他们一定会慢慢赶上来。学困生转化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