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案例分析——《比的意义》城口县坪坝小学周泽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特别是对六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已逐步成为数学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需老师要有效的调控好数学课堂,与学生融洽配合。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有效的设计教学环节和组织学生去学习领悟数学课的精髓..下面就有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案例分析案例介绍:小学六年级六(2)班数学上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的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载人航天历程:先请大家欣赏几幅照片;谁能说说照片上的一些信息。(课件出示图片)(1)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联合国旗和中国国旗。(2)2005年10月12日9时零分零秒,神舟六号飞船内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两人的情景。(3)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1分左右,中国“神七”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在太空行走过程中,翟志刚将一面五星红旗在太空中挥动。[设计意图:这些经典画面记载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历程。从欣赏照片中,体验作为中国人的那种强烈的自豪感。同时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一些素材]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引导探索,使学生由比较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出用比表示的方法。1、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中手拿的这面十字绣五星红旗的规格是:长45厘米,宽30厘米。(1)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长与宽之间的相差关系或倍数关系?(先板书算式,再结合多媒体说说意义。)(2)板书:45-30=15(1)长比宽多多少?(2)宽比长短多少?45÷30(3)长是宽的多少倍?30÷45=23(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感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长和宽之间表示成倍数关系时,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5比30,宽和长的比是30比45”。请大家用这种新的方式再说一说!3、体验:(1)谁能向我们的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的班级的基本情况。我班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有学生54人,男生33人,女生21人。把班级男生与女生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用上面类似的方法你能说一说吗?生:男生是女生的多少倍?33÷21=生: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21÷33=(2)我们在用这种方式说关系时,能随便调换它们的位置吗?4、小结:(1)刚才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了比较,就是把两个量说成谁和谁的比是几比几——比,如:长与宽的比是45比30;宽与是长的比是30比45。在这里,不论“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第二组中,都是人数的比,我们把这样比较的两个量称为“同类量”——同类[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翟志刚在太空中手拿的这面十字绣五星红旗,给出真实数据,引导学生讨论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得到长度相除的两个算式,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从中让学生体验用比来表示关系的新方法。](二)引导探索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除法关系。1、那么不同类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也可以像上面用比的形式来表示呢?2、回到大屏幕,关于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又是怎样飞行的呢?这里还有这样一段信息:“神舟”七号飞船进入轨道后,在距地球约343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约42252km。(课件)(1)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42252÷90,这样列式依据的数量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2)这里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把42252÷90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自己试着说一说!(3)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为什么两个不同类量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4)小结: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而又相关的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像这里“路程比时间”又表示速度。(5)找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