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十二五规划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外语与旅游系商贸外语教研室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1.教研室基本情况分析现有高职专业3个,包括:商务英语专业(09年始下设商务英语外贸方向),应用泰语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其中开设三年以上专业有2个:商务英语专业、应用泰语专业,已申报成功尚未开始招生专业1个:国际贸易专业,该专业计划于2011年开始招生。1.1专业基本情况2010年各专业在校生总体情况分析:08级商务英语专业在校生两个班,合计76人;08级应用泰语专业一个班,合计22人;09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96人;09商务英语专业40人;09泰语专业17人;10商务英语专业30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50人;应用泰语专业停招。共计在校生:331人。1.2师资状况分析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5人。(刘彦瑧、欧松华、黄成柱、赖保利、徐颖、覃敉、孔雪飞、杨霞、喻馨锐、凌韬、孙乃强、杨艳、韦静、董健、杨玲)。同时长期聘任3位来自生产、经营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等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占教师总人数比例17%。其中研究生硕士学位1人(刘彦瑧),占专任教师比例6%。(赖保利、杨霞、黄成柱、覃敉、韦静研究生在读,占比例专任教师33%。杨艳有研究生学历,没有获得研究生学位)。高级职称教师1人,占教师比例6%;中级职称教师6人,占教师比例40%;“双师型”教师7人,占教师比例47%。教研室现有在校生331人,师生比为18。1。2.教研室现有情况分析2.1专业优势教研室有3个专业,主要涉及外贸行业,专业群建设已初具规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将面向沿海,重点服务于北部湾第1页共4页经济建设,专业前景与北部湾发展前景同等可观。团队优势。拥有一个团结开放、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团队,年轻、团结、积极开拓、富有朝气,专任教师比例较高,兼职教师人数较少,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提高。教学优势。坚持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尝试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08年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课程开始引行业专家入课堂,开展课程授课模式的改革,受到学生好评。09年,报关业务课程申报为学院级精品课程建设,10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申报为学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两门课程借助先进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精品课程的建设更新了年轻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2.2专业劣势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偏于年轻,高级职称、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达不到高职办学水平评估要求。由于年轻教师占比重大,必然存在教学经验欠缺的问题。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经验,教学改革思路较窄。专业招生规模较小目前拥有的3个专业中,只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形成了一定的招生规模,其余专业招生人数均出现萎缩,甚至有专业开始停招。实训设施设备不完善专业均存在实训设备不全或没有的状况,难以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教学,影响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3.教研室发展规划3.1加强优势专业建设本教研室专业群建设已初具规模,在专业建设上,要努力整合现有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重点的商务外语类专业群。这个专业群具有共同学习特点(均涉及到外语学习)、共同环境需求(商务背景)、相似就业岗位群(外贸等涉外工作)和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国际贸易实训第2页共4页室、语音室)。在2011年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上,集中有限资源将现有专业办强办优,不断发掘,充实内涵,并根据社会需求,开发新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计划在2015年,教研室将达到5-6个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800人。3.2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并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规划的进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通过政策导向,促使教师取得职业技能证书、行业资格证书或者商务师、经济师等职称;二是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技能。2012年,教研室的双师素质比例教师人数占到专职教师的60%,2015年,双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