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建高塔》教学设计纸坊街胜利小学李大华内容说明:《建高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六课。本课主要研究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研究物体的整体稳定性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结构的认识,也对认识其他物体的形状结构有益。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知道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容易倒。认识框架铁塔的结构特点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较独立的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做实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方法。为后面制作高塔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是本课的核心内容。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总结“高塔”为什么不容易倒?以及多种因素的综合思考教学用具:学生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塑料瓶,砂,杯子和水,铁垫圈,线,胶带,小木棒或塑料吸管。教师用: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参与热情1、谈话:你们看过《西游记》吗?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取回的真经放在哪里了?你还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塔是什么?(课件呈现大雁塔、埃菲尔铁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图片)学生观察后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构造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框架铁塔。3、板书课题:建高塔(二)探究新知,体验参与学习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1)展示塔吊、高压输电塔、手机信号塔的图片,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这些铁塔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铁塔都建造得很高,为什么在各种情况下都稳定不倒呢?(2)分析、猜想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整体形状上有什么相同的特点?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的猜想写在报告单上。学生汇报(教师暂不做评价)2、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1)给材料,提要求:a、用一个塑料瓶和一些沙子。你们能通过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吗?b、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倒?怎样放不容易倒?怎样做,塑料瓶最不容易倒?c、科学小博士提示:(课件录音提示)1)实验时轻声慢步;2)按步骤进行实验操作;3)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4)实验完毕,整理好实验材料。(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3)小组汇报结果提问: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3、奇思妙想,制作高塔(分成四个小组,每一组给塔起不同名字)(1)下面我们制作高塔,比一比哪一组做的塔又高又稳定。(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投影仪显示《评分标准》(3)测量“塔”的高度,哪组最高?(4)把“塔”放在纸板上,慢慢倾斜纸板,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5)我们采取了哪些办法使“高塔”不容易倒?(6)扇风试试,我们建造的“高塔”抗风能力如何?(7)根据结果师生,生与生之间互相评议打分。表扬优胜者并介绍经验。(8)汇报交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4、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1)归纳发现:哪些特点使框架铁塔不容易倒?(底面大,下面重,风阻小)(2)对猜想进行反思: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与研究的结果比较一下,哪些猜想得到验证,哪些猜想需要修正、补充?(三)总结全文,巩固参与成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四)课外延伸,深化参与学习课件展示比萨斜塔的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个塔吗?它为什么不倒?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相关的资料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设计:建高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框架结构2011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