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阅读教材60-62页,思考:1.怎样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简单说明东北地区的范围。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有哪些?4.东北地区农业布局有什么样的特点?思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区位、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2.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东北地区概况: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12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口11533万,占全国的9.5%一、地理条件(一)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评价(二)社会经济条件:从工业、交通、人口等方面分析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气候条件——制约农业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地形、土壤条件——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工业交通人口分析某个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西部小范围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条件:气候东部为湿润区中部为半湿润区西部为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在300~1000mm南部小范围为暖温带中部大范围为中温带北部小范围为寒温带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议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由于热量不足,种植农作物品种有限;只能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秋两季低温冷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漫长的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作(农闲时间长)。3.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口的品质较佳;②气候寒冷,病虫害少,不需施农药;③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土壤肥沃;④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2.东北气候特点却也是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此话何解呢?自然条件:地形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自然条件:土壤社会、经济条件: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和对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工业基础交通条件人地比例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开发历史:较晚区位条件描述评价地形条件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辽东丘陵、辽西丘陵地形单元完整,山环水绕,平原广阔,适合农业多种经营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但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水源条件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河流纵横,灌溉便利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交通条件铁路:京哈线、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等公路:沈大线哈尔滨是东北重要的河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对内对外联系便利工业条件我国最早最大的重工基地提供机械设备、化肥、农药,也为农业提供市场其他条件人均耕多、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商品率高活动:分析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农业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1)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2)临近码头港口(河港和海港),交通便利(3)经济发达,农业基础好(4)临近港澳、东南亚,市场广阔(5)劳动力充足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作的需求量大。二、农业布局特点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作物、树种、畜种等分布耕作农业区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玉米——非常普遍,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小麦——主要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