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复调音乐的巅峰——巴赫欧洲音乐分类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前期浪漫主义后期近代现代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从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简介“巴洛克”这个词在音乐史上的含义葡萄牙语巴洛克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现指欧洲17到1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巴洛克时期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艺术家。他把前人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形式和传统概括地加以研究并汇集在一起,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巴赫在艺术上的精通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外,他的管弦乐作品逻辑性强,变幻多样,主题贴切感人,旋律丰富多姿,因此也愈加倍受赞颂。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300首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140首前奏曲100多首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他乐曲巴赫个人作品1685——1707青少年时期1708——1717魏玛时期1717——1723科滕时期1723——1750莱比锡时期巴赫创作的四个时期创作特点:创作+即兴演奏创作方向:管风琴作品为主魏玛时期——创作成熟期代表作品1、创作了被誉为“键盘乐的旧约圣经”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2、管弦乐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的《勃兰登协奏曲》。创作方向:以器乐曲和管弦乐曲为主科滕时期——创作高峰期十二平均律就是将音高相差八度的两个音符中间平均分成十二的半音,从而确定一个八度内所有的半音和全音。十二平均律代表作品:《马太受难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下卷)创作方向:宗教体裁为主最大成就:把复调音乐推上一个空前的高度,创造了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莱比锡时期——创作光辉期巴赫创作于1724至1727年间。取材于《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叙述。整部作品结构宏大,共有78首分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35首,描述了耶稣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有43首,描述了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马太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第1分曲第1分曲就像一部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稣受难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第72分曲把耶稣死去的悲痛气氛营造出来,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马太受难曲》第72分曲《马太受难曲》第78分曲最后的78分曲同第1分区一样是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只是悲哀的情感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已化成平静的祈祷。弥撒曲巴赫《b小调弥撒曲》贝多芬《庄严弥撒曲》受难曲巴赫《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清唱剧斯特拉文斯基《诗篇交响曲》布里顿《怜悯康塔塔》众赞歌一种基督教会众人合唱的颂赞诗歌,又叫赞美诗。西方宗教音乐常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