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本课由一首《好了歌》导入,把学生直接引入本课的主题;接着从本课子目入手,以表格预习的形式展现,逐一引导学生掌握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史实,并认识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而对于选官制度的讲解,主要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通过关键信息的提示,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2.在解决本课重点“中央与地方、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时,通过表格展示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从而认识其影响,也有利于知识的纵向对比,逐步深化认识并理解本课内容;此外,利用情境材料与地图信息创设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明确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减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而在解决本课的难点“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时,主要通过教师总结,明确各个阶段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史实,引导学生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不断的强化。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列举汉、唐、元三朝中央机构变化的史实。(2)了解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3)了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4)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5)体会国家管理的政治智慧。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皇帝为什么而愁?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官制度演变(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阅读教材P12第一目,完成下列表格。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朝代地方制度对中央集权的影响结论西汉汉初:武帝:唐宋元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中央权力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军事:收兵权建禁军政治:派文官设通判经济:掌控地方赋税加强中央集权;但导致三冗,积贫积弱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加强中央集权,重大变革,省制开端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矛盾)介绍郡国并行制及带来的后果,最终废除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1)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的发展,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2)由郡县制到行省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阅读教材P14第二目,完成下列表格。二、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与相权矛盾)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朝代中央官制对君主专制的影响结论西汉汉初:武帝:隋唐宋元丞相位高权重重用侍从、秘书加强皇权威胁皇权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相权反弹)威胁皇权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皇帝的烦恼?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阅读教材P14-15第三目,补充完整图表。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人事的任免)方式:世袭方式:地方推荐方式:品评官评定方式:分科考试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另一个优点是十分明确地把文化水准看作选择行政官吏的首要条件。……由于做了书生才能做官……客观上拓宽了社会的文明面。——余秋雨《十万进士》意义:1.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2.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速了中央集权。3.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