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读后感这本《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本书感觉有点像流水账,而且各章也连接不是很紧凑,感觉一般般吧气候:芬兰有部分国土在北极圈内,室内外温差相差20-30度,芬兰的室内全都有暖气热备,地理:左边瑞典,右边俄罗斯芬兰的学校是没有校服的,为什么呢~~~~因为芬兰不仅学费全免,营养午餐,教科书,居住偏远孩子的交通费都是政府出的,用的每一分每一毛都是纳税人的钱,没有校服和教育和学习成果无关。不像某些国家不穿校服就不能进入学校,如果校服只是为了更好的管理,那学校的教育目的不久变成了先求管理,其次才是关注学生吗。芬兰的教育特点先见森林再见树木,先让学生喜欢上这个科目或者某项活动,而不像东方这么在意某个细节不断的,不断练习不断重复~~使学生厌恶芬兰在17世纪定下了一个规定,凡是要结婚的人就必须能看懂圣经,于是教育就慢慢的发展~~芬兰教育改革是从边缘山区的地方开始改革的,因为这样反对的声音比较少。现在的教育规划是教育部定出一个教育大纲,程教科书(有很多版本)都是由老师(中小学老师必须有硕士学位)自由安排。学校与学校,不会去所无谓的竞争,排名,学生与学生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公平的较劲。芬兰教育理念不放弃每个学生,是教育落差最低的国家。无论城市还是郊外,教育的资源不还相差很多。没有后进班,只有辅导班。后进生有多少制度和师长先放弃他们,让他们也逐渐产生了自我放弃的心酸。如果我们的制度先放弃他们,而又期待他们自谋生路,岂不是把教育的义务和日后社会可能面对的矫正成本,一股推向全民去共同承担。是谁真正放弃他们,让他们自暴自弃。整个社会和教育的既得利益者,难道没有丝毫责任。如果社会是环环相扣,互相依赖,如果职业是不分贵贱,教育是有教无类,那我们做到了什么。我从来没有想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千年百年来对我们在不熟悉的教育理念。第1页共8页却在北欧扎扎实实地付诸实现。芬兰只是有一句话,不让一个落后,而真实的执行~~~~~ps对于肢体有缺陷的学生可以申请一个辅助教员费用政府给,而对与质优生是芬兰教育比较弱的,他们觉得质优生他们想学更多东西的话会自己找书看,把资源放在最重要的普通同学身上第二篇:芬兰教育读后感《芬兰教育—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读后感芬兰赋予家庭相当大的教育责任。首先,芬兰的孩子6岁才入学,在这之前,虽然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到照护中心或学前班,但不可讳言地,家庭要负起主要的教育责任。例如,培养小孩的阅读能力、学习兴趣。芬兰的图书馆与博物馆都有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活动,一向安静的博物馆中也有许多父母推着娃娃车、带孩子去参观,还在襁褓中或正在学步的小孩,就已能探索世界的奥妙。另外,芬兰教育部的报告指出,芬兰父母从小就有在家阅读、念报给孩子听的习惯,让孩子在家中种下喜欢阅读的种子。有四成的学生指出,阅读是他们最喜欢的休闲活动。这大大促进了芬兰人的阅读能力。在oecd的报告中,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近二成在最好的第五级,不到2%在最差的第一级以下。此外,芬兰每天的上课时数短,即使是中学生,下午两点多就下课。寒暑假中,没有所谓的“作业”,学校也不开“辅导课”。因此,父母得负起责任为孩子们安排活动与去处。芬兰父母的教育观念,也相当值得学习----虽然他们从小就教孩子们读书,但却不把学业当成唯一。在寒暑假里,他们不送小孩去补习英文、数学,而是为孩子安排各种学习生活技能、户外旅游、或是游泳、滑雪、运动的夏令营等活动。芬兰政府在国家有义务使国民受到十二年的基本教育方面,花的经费除了提供校舍,教师工资,教学材料和管理费用,书本练习本和文具,午餐外,还给一部分学生提供交通费,给我印象深刻。芬兰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学的路程超过了五公里,学校管理中心,就要提供给学生公共汽车票,尽管绝大多数家庭都有私车。很多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上学的路程超过了三公里,也会得到公共汽车票。如果家与学校之间没有公共第2页共8页汽车路线连接,或者是行走不方便的残疾人,那么学生将乘出租汽车上学和放学,车钱由政府出。要知道,芬兰的出租车,可都是中高档的小轿车。我有一中国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