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有感范文3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观后感(一)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远在四川的老战友还和吕品鸿雁传书,回忆那段不能忘却的岁月。他眼睛都快看不见了,但心里记得牢。吕品说。7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并肩作战的许多战友,长眠于异国他乡的山峦丛林之中,幸存的战友到今天最小的都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但老兵们还经常相约聚会,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10年前,吕品和战友们把有关447团在朝鲜战场的资料和大家写的回忆录汇编成《白云山战歌》一书,作为永久的记忆留给后人。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也打出了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要代代相传。军乐激昂,战旗高扬。在去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战旗方队里白云山团战旗在天安门广场迎风飘扬。吕品乘坐礼宾车,随致敬方阵参加庆典,经过天安门时,老人顿时热血沸腾,泪流满面。历史没有忘记白云山阻击战,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那些保家卫国的烈士。老人喜欢翻看以前的照片。家里的客厅墙上挂着一张发黄的照片,吕品指着其中一位英俊的军官笑眯眯地说,这是1954年志愿军参加国庆观礼代表回国前拍的合影。第二排右数第七个,这个人是我。1954年新中国成立5周年庆典,志愿军组成了一个归国观礼代表团,吕品作为代表回国参加了观礼。这是吕品第一次参加国庆大典,时隔多年记忆有些模糊了。但我仍记得在天安门广场的欢呼声中,那面鲜红的lsquo;白云山团rsquo;旗帜。吕品说,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如今,当年那面由志愿军第50军司令部、政治部颁给447团的白云山团团旗已经珍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供第1页共5页后人瞻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友们的血没有白流。老人有些激动地说,中国人民不惧鬼、不信邪、不怕压,敢于战胜一切来犯之敌。采访结束时,同为志愿军战士的老伴李慎娥打着拍子,吕品放声唱起了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hellip;hellip;《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观后感(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仗的时候,我们的野战机场离鸭绿江不到30公里。回忆起自己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志愿军老战士那启明感慨颇多。91岁的那启明说起话来慢慢悠悠。但只要一谈到自己翱翔蓝天的日子,老人的语气就变得活泼而轻快,仿佛一下子年轻了不少。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那启明执行过无数次飞行任务,创造了击落三架敌机的优秀战绩。回顾当年惊险的空战经历,那老语气平淡从容:空战和地面战可不一样,找准时机折到敌人后面,抓住空当开火,就把敌人的飞机打下来了,也就几秒的工夫。这下能在天上跟敌人战斗了1950年初,当时还在华北军区某部622团担任文化干事的那启明和战友们一同接到了上级关于挑选飞行员培养对象的通知。当时大家那个兴奋呀,都说这下能在天上跟敌人战斗了。有的同志一高兴,还把手臂伸开,lsquo;呼呼呼rsquo;地在屋里跑了两圈。经过严格的层层选拔,那启明在1950年5月被调到位于哈尔滨的解放军第一航空学校学习驾驶轰炸机。自此,这位从来没接触过飞机的年轻战士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飞行生涯。和当时大多数解放军官兵一样,飞机对那启明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解放战争时期,那启明曾在作战时见过不少国民党的飞机在空中耀武扬威;说陌生,是因为飞机这种第2页共5页先进的作战装备对用惯了小米加步枪的官兵们而言,实在是又复杂又神秘。最开始,那启明学开的是轰炸机。当时我们的训练课目很单一,就是起飞、降落和特技飞行。那启明回忆说,第一次上初级教练机学习飞行,在空中遇到气流,感觉真是天旋地转。对于从未接触过飞机的战士们而言,飞行训练中的危险不容小觑,那启明对此印象深刻。有一次,我们学员逐个练习特技飞行课目时,第二个上场训练的学员出现了失误。我排在第五个,当时也为自己捏了一把汗。虽然如此,年轻的那启明却没有畏难情绪。我们被选中训练当飞行员的同志们,训练时多多少少都会担心,担心的不是自己面临的危险,而是怕自己飞不好,拖累了集体、辜负了组织的重视。克服了最初的困难,那启明在飞行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