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公益海报----图片的处理■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的内容。由于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专门讲授Photoshop专业图像处理软件,本章则以简单使用为主。由于预期在一节课内完成《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修改、调整图像或实现简单艺术效果,运用技术辅助创新设计、个性化表达”的要求,故选择了简单但效果尚可的《可牛影像》作为教学软件。■学情分析这一节课是初一年级的借班上课,了解到学生此前并未系统接触过图片的相关知识,所以省略了一些概念化的内容,故主要以实现海报效果作为学生达成目标。同时,初一的学生是有一定计算机使用基础的,所以,也期望利用软件较易上手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实现《纲要》中“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信息知识与能力的主动构建”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制作海报的一般流程;掌握图片的裁剪、旋转、对比度等调整方法;了解图像制作的一些常见术语,适当运用不同的技巧完成主题作品的合成。2.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相结合,体会新软件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养成面对新软件勇于探索、乐于实践的信息素养;形成图片处理工具应合理应用,尊重他人的版权的意识。4.行为与创新:在作品的整合的过程中,个性化地表达思想;明确技术始终要服务于内容的设计思想。■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制作海报的一般方法,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2.教学难点:指导新软件的自主学习,激发个性化创作。■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知识迁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引导讲授法、情境引入■课前准备极域多媒体广播软件、教学课件、素材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利用团中央“捐献一瓶水”倡议的视频导入,明确活动主题:制作公益海报。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海报。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激发创作热情,触发灵感,思维碰撞。新课讲授一、选择软件1、需求分析,对比四种软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软件。2、新软件的使用指导。观察工具栏,查看注释(屏幕提示)。初步熟悉了解软件。在可选软件众多的情况下,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部分。二、主题创作分析海报制作的一般流程。用PPT展示一张海报制作的全过程。任务一:问题图片的处理1、展示问题图片修改前后的对比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2、指导自学方法(小提示)。3、学生自主探究PPT自动广播修改前后对比结果,给学生以参照。4、分组汇报学生演示,教师指导,并根据情况补充知识点。任务二:图片艺术加工1、制作指导1)背景及主图效果指导。2)常用特效使用指导。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指导。PPT自动广播修改前后对比结果,给学生以参照。任务三:效果合成1、教师演示指导使用“多图拼贴”完成图片合成。分层任务:(新手上路、士兵级、元老级)2、添加文字指导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培养学生对新的应用软件的自学能力是本课设计的一大初衷。所以在一些比较简单的操作中,主要是指导学生学法后由学生自己探索、交流、合作而完成的。而相对难一点的内容则由教师进行演示讲授。以提高效率。使用大屏幕将PPT滚动播放可以充分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参考。三、作品反馈展示作品,剖析其使用的技术。进一步巩固技术,总结本课学习内容。课堂小结1、面对新软件应仔细观察、知识迁移、有勇于实践,自主学习的精神。2、图片处理工具应合理应用,尊重他人的版权。3、技术始终要服务于内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技术应用上给予指导。■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学生没有图片处理基础的新授课,苏科版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并未指定教学软件,有很大的开放性。以往的教学并未脱离教材中软件教学,但实际上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新更好用的软件是不断出现的,不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更是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正是出于这个思考,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定位于新软件的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由于以往并未上过类似的课型,姑且当做一种尝试吧。所以在本课中有一些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