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18、广玉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黄家来学科:小学语文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亳州路小学一、学习内容:《18、广玉兰》第二课时二、学习内容分析:《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花的喜爱之情。整篇文章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情感。本文是一篇绝佳的读写结合的范文。三、学习者的分析:在大力开展“经典诵读工程”的过程中,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大量课内外文章,其中不乏“咏物抒情”的文章,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但如何借物抒情,却不易掌握,教师应注意进行必要的引导,注意做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渗透”“玉琢冰雕”“生生不息”“数世同堂”等词语的意思。2、运用课文语句及课外积累,练习写作。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感悟广玉兰的美丽,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现美,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五、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及其突出重点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句子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了解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行态以及叶片的特点,体会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六、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及其突破难点的策略:采用“观察——默读——思考——想象——说话——仿写”等方式感知“迷人花瓣”、“多姿花形”、“盎然绿叶”广玉兰独特情趣,并学习本文写花卉的方法。七、课前准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广玉兰树木,拾取广玉兰的树枝、叶片与花朵实物;搜集有关广玉兰的资料;教师:广玉兰的树枝、叶片与花朵实物;多媒体课件八、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找出描写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的美丽及其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根据第三段的写法,抓住特点仿写自然界中的一种花的形态。3、在读与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一)、追随作者,为爱旅行1、有这样一种树,高大挺拔,雄伟壮丽,与松拍为伍,四季常青。每年的五、六月份开着白色的花朵,它就是——广玉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广玉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步印象?你是否喜爱上了广玉兰呢?其实,作者陈荒煤在文章的末处也流露出了他对广玉兰的情感,齐读最后一段。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板书:爱,更爱)这节课,让我们也带着这份情感,追随作者去感受体会广玉兰的这份“美”,经历一次“爱”的旅行。【设计意图】: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广玉兰给同学们留下的初步印象,激起孩子们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并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探究课文中的那份“美”,从而有心感知生活中的美。(二)、众里寻芳,幽香荡漾1、最初,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幽香)怎样的幽香?(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气中荡漾。)“荡漾”是什么意思?(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这里的“荡漾”指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广玉兰花的香味一股一股,此起彼伏。你闻过这样的“幽香”吗?(引导学生联系课前的观察经历,回味自己闻到的校园广玉兰的幽香,强调作者爱此香,醉在此香中。学生再做“闻”的状态。)2、(媒体展示广玉兰花的图片)这“幽香”就是从这些花朵里散发出来的看看这些广玉兰花,说说你的第一印象。(指生可能会说:广玉兰花洁净高雅,冰清玉洁;可能会说这让我想到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可能会说广玉兰花既白又香。)3、是呀,广玉兰花的洁净、高雅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作者,他走近广玉兰驻足观赏广玉兰,向我们描述了他眼中的广玉兰花。(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指名生读一读。4、作者两次说“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你读了这样的文字有怎样的感觉呢?其实作者已经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描写出了花瓣的色彩与质感,读来如见其色,如见其质。广玉兰的美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