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李祥“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封闭图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我所执教的是教材第117页的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1、,注重实践体验探究。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注重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先激励学生自己做设计,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自己设计的植树问题:间隔2米、4米、10米,而栽树的棵数比段数(间隔数)多1。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既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又逐步形成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3、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来就是来自于生活,通过观察生活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从而应用于生活。所以,我设计的每一环节都紧扣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进行有目的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学得有趣,同时,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做的不到之处:1、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所以课堂容量较大,但是也造成个别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进行取舍,照顾好中差生2、教学环节不紧凑,时间不够用最后的拓展练习没能充分的讲解。3、小组讨论的全局把握的不理想个别讨论组的同学不能及时的收回来,耽误了整个教学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