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息烽县关口小学刘洋教学内容:第75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1、出示一张涂了红黄两色的方格纸,而且红色方格数与黄色方格的比是1:2。师问:根据这句话,你想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的板书:红色方格数占方格总数的1/2,黄色方格数是方格总数的2倍。2、口答:把100个苹果分给幼儿园大班和小班,平均每个班分得多少个苹果?学生口答后,师:这种分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分法?(平均分),出示补充条件,如果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你认为每班50个苹果合理吗?(不合理)那应该怎样分才算合理了?(按人数分)学生口答过程。师:当平均分配不合理时就需要一种新的分配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分配方法就是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二、新课1、教学例5(1)提问:3:2要表示的哪两个数量的比?这两个数量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思考: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还可以怎么理解?学生讨论。①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②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总格数的2/5.解答例5。①试试看,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习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②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方法1:3+2=5红色:30÷5×3黄色:30÷5×2方法2:红色:30×3/3+2黄色:30×2/3+2(3)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第二种方法好,好想好算。)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说,在30个方格里,红色方格数占3份,黄色方格数占2份,一共是5(3+2份),也就是说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总格数的2/5。)(4)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如何进行检验?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也可以让学生涂一涂,进行验证。2、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出示试一试。提问:1:2:3表示哪几个数量之间的比?一共有6份,三种颜色的方格数各占方格总数的几分之几?大家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学生说解题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3、归纳(讨论)(1)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2)怎么解答?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3)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4)教师提问:分谁?怎么分?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一题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2、练一练第二题提问: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要求来分配?指出:把180块巧克力按照三个班的人数来分配,就是把180按照35:31:24来分配。3、练习十四第1题。4、练习十四第4题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呢?四、布置作业练习十四第2、3题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