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水土》教案—好山好水好地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感受和了解祖国复杂多样的气候。2、亲近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感知祖国的幅员辽阔。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对祖国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教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教会学生对解祖国复杂多样的气候有一个基本了解。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地形图、歌曲《黄土高坡》录音带。2、制作一个包含局部天气预报节目、气象符号图等气象知识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猜地名1、教师出示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如:雪域高原、沙漠戈壁、草原、水乡、沙滩等。2、引导学生欣赏后回答问题。(1)猜猜这些图片可能拍自祖国的什么地方,为什么?(2)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3)用几句话描述它的特点,给它取个好的名字。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评价。4、辽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江南水乡河流交织、风景秀丽,请大家想想我们家乡的自然环境又有哪些特点?二、家乡的风景、家乡的美学生交流展示能反映家乡自然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发现家乡的环境特点。三、资料汇报1、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课前请大家搜集了能反映各个地方自然环境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下面请大家把它贴到中国地形图上。2、学生自由将图片、文字资料贴到中国地形图上。3小结: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从这张图上你能找出我国地形的类型吗?四、分析祖国地形特点1、找出地形的类型。如:橘红色的代表高原、绿色的为丘陵、黄色的代表盆地,等等。2、说说各种地形有什么特点。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地形图,从中总结我国地球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国地形的一些基本特点。如:河流多自西向东流、西边的多是山脉,地势高;而东边的是丘陵,地势相对较低;等等。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总结,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总结,说说他们去过的地方的地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补充一些信息。下面的信息可供教师参考。我国地貌、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地形分布的规律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而东,逐级下降。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中国和尼泊尔接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6.27米,是世界最高峰。五、从文学、艺术角度感受地形的美、奇1、过度: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祖国风光秀美以及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确实,我们的祖国就是这么美丽。生长在这样美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回答)正是这份喜悦,使得艺术家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赞颂这些美好的事物。下面我们听一首歌。2、播放《黄土高坡》。教师引导:你知道歌曲中描述的是怎样的地形?(学生回答)还有很多这样的艺术作品都反映了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六,气候的多样性1、教师:同学们,请你用一个词或者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今天天气情况。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概括,如:今天气温适宜、今天阳光明媚、今天气温很高、今天寒风凛冽……2、教师:你们知道在祖国北面的黑龙江今天天气怎样吗?二、了解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1、猜猜气象符号的含义。(1)课件出示(也可以用粉笔试着画在黑板上)各种气象符号,如晴、晴转多云、小雨、雷阵雨、暴雨、阴、北风……学生自由猜测,说出其代表的含义。三、充分感受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一)寻找中国的气象之最。教师:在咱们新疆吐鲁番盆地,夏季气温高达摄氏50度,那可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有条件的话,可用课件播放吐鲁番盆地的图片)你还知道中国有哪些气候之最吗?学生找一找我国最干、最冷、最湿、台风经过最多、降水最多等的地方,交流汇报。(二)走进“气象名城”1、寻找“气象名城”。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气象名城。教师出示教科书第67上的“中国‘气象名城’”卡,让学生从中国地图上圈出它们的位置。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说法。2、为“气象名城”设计名片。教师指导学生充分运用了解到的信息,联系“气象名城”的气候特点,设计名片。四、拓展延伸1、课件播放气候差异大的各地区风景图片以及相关...